(
课件网)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3) 第4章 水与人类 引入新课 物质的溶解性与 、 和 的性质有关。 当 一定时, 的溶剂里,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当溶剂的量相同时,温度越 ,固体溶质的溶解能力越强;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 的。 在一定温度下,在同一杯水中能溶解的蔗糖比食盐姚多 那么,我们如何定量地比较食盐和蔗糖的溶解性呢? 温度 溶质的性质 溶剂 温度 一定量 高 不同 新课教学 室温下(20℃左右),在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1.5g食盐,充分振荡至食盐全部溶解后,用电子天平称取5份食盐(每份0.1g),逐份加入并充分振荡与溶解,直到溶液中刚好出现极少量无法溶解的固体。 0.3g食盐 固体未溶解 新课教学 现象1: 实验发现,5mL水在溶解了1.5g食盐后还能继续溶解食盐,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而当溶解了1.8g左右的食盐后,再加入食盐就不能再继续溶解了。 现象2: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新课教学 1.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概念中为什么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条件? 一杯蔗糖的饱和溶液当温度温度升高时,还能继续溶解蔗糖,说明当温度升高时,这杯蔗糖溶液就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时,一杯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会有蔗糖变成固体析出,说明当温度降低时,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就变成了饱和溶液。 不同质量的水能溶解的蔗糖质量不同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新课教学 2.为什么要指明“某种溶质”的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可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对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因此,在说明“饱和”和“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条件: 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和溶质。 新课教学 是否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①溶液中有剩余固体溶质存在,则是饱和溶液 ②向溶液中加入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溶质能继续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 观察判断下面烧杯内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乙烧杯中有固体溶质剩余,一定是饱和溶液 甲烧杯中没有固体溶质剩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新课教学 视频: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新课教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方法1:增加溶质 方法2:蒸发溶剂 方法3:降低溶剂温度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方法1:升高溶液温度 方法2:增加溶剂 新课教学 在室温下,10克蔗糖在10克水中全部溶解,且还未达到饱和,0.2克熟石灰在10克水中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解的多。 如何来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呢? 科学上用溶解度能定量的比较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 新课教学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溶解度。 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 溶液状态: 一定温度 条件: 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要指明“温度” 标准: 100克溶剂 (一般指水) 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是一定的,科学规定“100g溶剂” 单位: 饱和状态 只有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才是一个定值。 克 溶解度是溶质的质量 新课教学 溶解度的含义: 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该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 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同种溶质在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