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一单元 / 2 / 2.1 长征胜利万岁 / 编号:24282072

《长征胜利万岁》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5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精神,长征,革命,红军,教学,回忆录
预览图 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长征胜利万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长征的背景,掌握“回忆录”的相关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红军形象,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3.探究本文写人叙事的手法,赏析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进行场面描写的写作技巧。 4.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培养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5.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场景,构建“历史情境沉浸—文本深度解读—精神价值内化”三维教学模型。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教学平台等工具,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革命历史散文的“具身化”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场景,构建“历史情境沉浸—文本深度解读—精神价值内化”三维教学模型。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教学平台等工具,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革命历史散文的“具身化”学习。 2.探究本文写人叙事的手法,赏析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进行场面描写的写作技巧。 3.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培养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一、课前阅读 (限时5分钟) 请同学们速读下面的文字,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圈画重点。 1.作者简介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34年10月随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多次率部担任前卫,在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攻破天险腊子口等重要战斗中屡立战功。此后转战祖国大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2004年,在北京逝世。著有《杨成武回忆录》《杨成武军事文选》等。 2.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本文就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 3.相关知识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4.文体知识 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人物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