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 专题其它资料 / 编号:24284280

分析概括文意 课件(共32张PPT)—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通关备考宝典

日期:2025-11-05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全国,选择,3分,分析,答题,高考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分析概括文意 概括分析文意题过去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自2020年以来,新高考两套试卷中都出现了简答题的形式,而且是两种题型同时出现。这不仅体现了新高考卷对文言文文意理解的高度重视,更给我们的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兼顾选择题和简答题这两种题型。 考点总述 年份 卷别 出处 字数 体裁 命题变化 2023 新课标全国Ⅰ卷 《韩非子·难一》 《孔丛子· 答问》 657 先秦诸子散文、杂记 ①复合文本阅读与单一文本阅读并重,文体多样,不是对上一年高考文体的重复,避免猜题。②重视社会热点,重视立德树人。③关联教材,指导教学。 新课标全国II卷 《百战奇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583 军事理论专著、问答体兵书 全国甲卷 《隆平集·儒学行》 671 纪传体史书 全国乙卷 《韩非子·十过》 578 先秦诸子散文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出处 字数 体裁 命题变化 2022 新高考全国Ⅰ卷 《战国策· 魏策三》 589 国别体史书 ①文本选材上,2022年趋于多样化,不再像2021年选择以叙事、议论为主的纪事本末体,突破了2020年都从“二十四史”选择人物传记的取材方式,发展到多类史书,甚至从杂史小说中选材。②材料字数上,2022年又回到了原来2020年的600字左右,2021年曾经增加了50字左右。 新高考全国II卷 《东观汉记》 583 纪传体史书 全国甲卷 《战国策· 秦策二》 572 国别体史书 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597 杂史小说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出处 字数 体裁 2021 新高考全国Ⅰ卷 《通鉴纪事本末· 贞观君臣论治》 641 纪事本末 新高考全国II卷 《通鉴纪事本末· 祖逊北伐》 645 纪事本末 全国甲卷 《宋史纪事本末· 契丹盟好》 646 纪事本末 全国乙卷 《通鉴纪事本末· 贞观君臣论治》 602 纪事本末 考情分析 卷别 出处 文意理解题类型 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 《孔丛子·答问》 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 2023新课标全国II卷 《百战奇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 2023全国甲卷 《隆平集·儒学行义》 选择题(3分) ;无简答题 2023全国乙卷 《韩非子·十过》 选择题(3分) ;无简答题 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 《战国策·魏策=》 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 2022新高考全国II卷 《东观汉记》 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 2022全国甲卷 《战国策·秦策二》 选择题(3分) ;无简答题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选择题(3分) ;无简答题 考情分析 考点一 选择题 解答概括分析选择题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落实细节。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官职、人物行为等方面的细节,应仔细查对原文词句。一般来说,发现差异就找到了问题。从2020年开始,选择题不再由“概括”和“分析”两部分组成,而是“概述”人物在某件事情中的言行表现,涉及事件的性质、过程、结果,人物的看法、主张,作者的议论、评价等,基本上都是对文本某一层次内容的复述。在比对时,注意从下面八个角度展开。 1.比对时间 命题人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 典题1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原文: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比对发现:根据原文意思,作者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情,直到李台州去世后,才从其他人那里得知他的事迹。“素来”一词错误。 2.比对地点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 典题2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