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 文言文阅读 / 编号:24284310

文言翻译与文言句式 课件(共75张PPT)—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通关备考宝典

日期:2025-11-05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翻译,实词,重点,文言文,句式,虚词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文言翻译与文言句式 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翻译均设置两题,体现出命题者对文言文翻译的高度重视。 考点总述 (1)以考查实词、虚词为主,考查句式为辅; (2)两句翻译,每句字数在 15~27,采分点一般为三个或四个; (3)句子多为对话句,叙述性的语句。 命题特点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2023 新课标I卷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重点实词:骄侮;意动:先;虚词:唯;固定句式:是以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重点实词: 请、一隅、审、信 新课标Ⅱ卷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从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重点实词:却、得、缓辔;固定句式:不亦……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重点实词:出奇、不意;代词:斯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2022 新高考I卷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古今异义词:岁;虚词:且;固定词语: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重点实词:折节、与、去;虚词:以 新高考Ⅱ卷 (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重点实词:勇鸷;虚词: 数、鲜;句式:省略句 (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重点实词:让;古今异义词:军师;固定句式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2021 新高考I卷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重点实词:患、赋、密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重点实词:恶、乐;词类活用: 忠、佞 新高考Ⅱ卷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重点实词:报、听、互市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古今异义词:感激;虚词:遂 考情分析 考点一 翻译句子 一、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一对译,单音变双音”,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要和原文一致。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主要是对句式、修辞等的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式。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就是要求以直译为主,实在不能直译的地方再采用意译。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经常有词类活用现象,还有的文言句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顺畅,意思明确。 二、翻译的三个着眼点 文言文翻译是按得分点赋分的。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可能考查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着眼点一 实词 思考是否为5种特殊实词 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偏义复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着眼点二 虚词 思考译或不译 ①必须译出的:如作代词的“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