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唐诗恒久远,一首永流传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走近作者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 相传为陈后主所创。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关于张若虚的观赏地点,有三种说法,分别是扬州南郊曲江边、瓜洲、扬子江畔。 文题解读 听朗诵,齐读全诗 把握内容,感受意境 1.听完了《春江花月夜》的歌曲和诵读后,请你说出你的第一感觉: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所看到的画面里都有什么? 如梦如幻、唯美浪漫 春、江、花、月、夜,还有人 2.请结合注释理解词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本诗的主要内容。 春江月夜的美景 思考人生哲理 游子思妇的离情 3.本诗的标题有何特点? 标题的每一个字都是意象。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里,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是一个美妙和谐的组合,如诗如画的组合。 无“春”则无“花”,无“月”则难见“花”,而“月”离不开“夜”,“江”映照着“花”。春、江、花、夜都在月的照耀下,构成一副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春天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江水流逝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及思念之情,花代表着生机、希望、美丽,月给人以相思与朦胧,夜的宁静又让人沉思怀想。 5.课堂“飞花令” “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写尽人间浪漫,古人也留下了很多与这五个意象有关的诗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一场课堂“飞花令”,感受一下古人的雅兴。 把握诗文的鉴赏方法 1.一般来说,诗文鉴赏无非是从哪两个大的方向入手? 内容与形式 2.内容上,本诗在选材与思想主旨上有什么特别超越之处? (1)选材方面,选取了“春、江、花、月、夜”这些常见的意象。请思考:本诗中的“春”大致是春天的哪个阶段?“江”大概是长江上游、中游还是下游?“花”期如何?大约是一个月当中的何时之月?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夜晚? 盛春(“春半”) 下游(与海相连) 花正开(“芳甸”) 满月(涨潮了。月圆的时候,在江海相连的地方常常有涨潮现象) 经历了从月亮升起到月轮在楼上徘徊,再到月亮落入江海,最后沉入海雾的持续时间很长的夜晚。 这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白沙不见等景物的描绘营造了空阔纯净、清幽柔美、朦胧恬静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奇丽景色的赞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2)思想主旨方面,请找出能体现思想和体现情感的诗句。 9-16句:议论句,明显直接表达思想的诗句。 17-36句:体现情感的诗句。 如果要从9-16句这八句中找一句最能体现诗人思想“有独到、创新见解”的诗句,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人生代代无穷已” 古人对月生情,感慨人生的一般表达是这样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大诗人们对人生表现出孤独、伤感; 张若虚表达的是生命无尽。 “不知江月待何人” 江月等待的到底是谁呢? 江月等待的是那个抬头看月亮的人。 江月等待的其实也是人世间的每一个有“情”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能否改成“不知江月照何人”? 不能。 一个“待”字,赋予了月人的情态,突出人世间那种孤独而深情的守望与等待,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实现了从自然景色到人生图象的过渡,显然非单纯的“照”可比。 诗人思考了人生哲理后,又生发了怎样的情感?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的离情别绪 在这部分(17-36句)诗句中,运用了怎样的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