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 第一单元 / 单元学习任务 / 编号:24287741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5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青春,学生,学习,阅读,语文,诗歌
预览图 5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单元人文主题“青春激扬”切合步入高中的青春少年真实的生活情境,意在引导学生从“小我”走向“大我”,关注国家命运前途,点燃澎湃的青春热情,并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本单元课文包括《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五首诗歌与《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所选诗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青春形象,抒写了不同的青春情怀。本单元设计围绕“助力文学社编撰《致青春》诗集”这一核心任务,组织两个“阅读青春诗文”“创作青春诗篇”两个学习环节,通过四项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形成当代青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精神状态看,高一学生刚刚开启髙中新生活,饱含青春激情,多数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自我生命价值的相关问题。 但相对单一的生活环境和略显稚嫩的思想,以及信息时代庞杂的干扰,他们对个人与未来、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时代的思考不够清晰,需要在优秀作品中的青春历程中去徜徉一番,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青春经验。通过“青春”这一共有的生活情境,设置“歌咏诗意青春”这一具体的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当下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能藉由阅读与写作等语文手段,在他人的青春故事的映照下,找到自己的情感记忆点,抒写自己的青春之歌,形成当代青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从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看,经过初中语文学习,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一阶段阅读学习文学作品以感受体验、获得启示为主,偏于感性上的认知,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髙。故而本单元学习中教师应抓住“意象”这个基本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欣赏活动,帮助他们在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从文学作品的意象与抒情等方面开展探究学习,初步构建鉴赏文学作品的思维系统。 3.从学习习惯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更习惯于在教师的引领下去接受知识,处于相对被动地参与语文活动的状态,难以通过语文学习的过程性经验获得方法上的总结以及个体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完成“品析诗文意象”、“抒写青春真情”两个典型任务的时候,要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组内活动、组间活动、师生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高一阶段学生“接受型”的语文学习习惯转变为“发现型”、“创造型”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借助工具,查阅资料,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学生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描绘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赏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寄寓在其中的青春的价值。 3.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手法,学会从诗歌体裁、诗歌结构、诗歌风格、写作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诗歌。 4.学生通过梳理小说情节,品味小说细节,把握小说叙事和描写的特点,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体味贮藏在小说中的诗意美。 5.学生借助合作讨论,制定评价量表,捕捉创作灵感,创造青春形象,抒写青春诗篇,对当代青年“青春的价值”做出正确积极的思考。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语用:把握诗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