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虞 人 美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春花秋月何时了 有一位君王,他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这个人就是李煜,后世称其为“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情景导入 李煜(937—978) 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作者简介 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前期 作品风格 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后期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写作背景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阅读思考 这首词的词眼(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是哪个字或词? 愁 阅读思考 愁 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亡国之恨 (1)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思考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少。” 对于往事的忧愁。(具体可以结合背景进行分析) 阅读思考 “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秋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吧。“何时了”,春花秋月年年如期而至,可作为一个被囚禁在异国的亡国之君,这只意味着屈辱的日子也会如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因而这位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阅读思考 思考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少。”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词人做君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庙堂高坐万手称臣的威严以及随心所欲的自由等。 “又”是说词人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了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3)“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什么?“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思考 思考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少。” 思考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在“愁”什么呢? (2)从哪些意象中可以体现出这种“愁”的? 词人在“愁”:亡国之愁、亡国之痛。 小楼、东风、故国、月,等意象中可以体现出这种“愁” 阅读思考 抒发了词人对青春、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旧日南唐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可能都青春已逝,变得苍老憔悴了吧!“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意境相似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