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 / 高教版(2023) / 基础模块 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苏幕遮(碧云天) / 编号:24297362

《苏幕遮(碧云天)课件(共20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斜阳,品读,芳草,秋色,两句,上片
预览图 9
语文 语文
(课件网)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碧 云 天 苏幕遮 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参知政事任上,提出过政治革新的方案,主持庆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文章骈散相间,气势磅礴,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作者简介 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开拓了词的领域,可以说是苏轼豪放词的先声。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朗读 上阕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下阕各写什么 下阕 深秋景色 思乡之情 羁旅之思 解题 苏幕遮,原是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词牌名 此词通过描绘绚丽多彩的秋景,抒发了词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和愁绪。 题目含义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②天接水③,芳草④无情,更在斜阳外⑤。 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斜阳照山的意思。 天际,水天相连之处 芬芳的青草 碧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了江上的碧波,江面上笼罩着寒意绵绵的迷蒙空翠的烟雾。远山映照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无情芳草连着天涯,更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因思念家乡而黯然销魂,羁旅的愁思缠扰不休。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使人入睡。当明月照高楼时不要独自倚栏眺望。端起酒来浇去心头的愁苦,可是却化作了滴滴相思的眼泪。 黯乡魂⑥,追⑦旅思⑧,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思念家乡而忧伤。 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羁旅中的情思。 云 叶 波 烟 碧 黄 绿 翠 品读上片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鲜艳浓烈 烟雾迷蒙 特点 山 水 斜阳 芳草 想起 家 品读上片 夕阳西垂 芳草萋萋 画面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品读上片 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给人心胸开阔之状。 碧云天,黄叶地。 品读上片 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的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品读上片 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点出所状者乃薄暮时分的秋景。 山映斜阳天接水。 品读上片 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已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一种说法是:妻子说的第一句,作者说的第二句。(妻子追丈夫,丈夫梦妻子) 另一说法是:作者思念家乡,黯然销魂。妻子好梦相随,别感凄恻。 第一问 品读下片 1. 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这两句无论如何理解都体现出一种思念家乡,渴望亲人之情。 第二问 明月 高楼 酒 愁肠 相思泪 品读下片 2.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 赏析 品读下片 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黯乡魂,追旅思。 品读下片 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 “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品读下片 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