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人教统编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一、战国七雄 二、商鞅变法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2.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02 03 01 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兼并战争及结果,知道战国时间分期,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和政治特点,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了解都江堰工程,认识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一、战国七雄 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大国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诸侯国数量减少(大国兼并小国) 三家分晋 姜齐 田齐 田氏代齐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齐国国君被大夫田氏所夺取,这就是所谓“田氏代齐”。 从政治斗争性质来看,这反映了哪一新兴阶级夺取了政权? 地主阶级 燕 齐 楚 秦 韩 赵 魏 记忆口诀: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在中间 战国形势图 春秋霸主相继,战国七雄并存 读地图:从图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 一、战国七雄 1、七雄形成的过程 ①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 ②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 ③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战国知识卡 春秋晚期,晋国内部新旧势力斗争激烈,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等新兴势力联合打败旧贵族势力,控制晋国政权,周天子册封这三家为诸侯,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同时期,齐国大夫田氏也因控制了齐国政权而被册命为诸侯,姜氏齐国变成了田氏齐国,谓之“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通常认为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标志着战国的开端 一、战国七雄 2、七雄形成的过程 一、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战争的特点: 战争的性质: 著名战役: ①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 ②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③战争非常惨烈。 由 “争霸”转变为“兼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之战、长平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郢之战 长平之战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一、战国七雄 3、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齐 魏 马陵之战———减灶计 马陵 韩 求救 田忌孙膑 庞涓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