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D C C A C D D A A B D C C 二 、非选择题(共3题,) 16、(1)不同:北京人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果实为主,辅之以渔猎;而河姆渡居民则有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即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 (答到其中的一点2分,两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资源,从而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答到其中的一点两分,两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原因:黄帝、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在打败蚩尤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意思相近即可,2分) 17、(1)证据: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玉琮、玉璧和玉钺的出现,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答到其中的一点两分,两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修建特点:充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各种功能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答到其中的两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人民(或综合效益巨大,2200多年来持续发挥作用)。(从设计科学、效益巨大、作用持久等方面回答即可,一点2分) (答到其中的一点两分,意思相近即可) 18、(1)原因:诸侯国重视农业发展;黄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厚;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答到其中的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积极作用:出现了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答到其中的一点2分,两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2)历史意义:(1).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到其中的一点2分,两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因素:国家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民族交融;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等。 (答出任意一点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论述题评分分值参考区间:0、2、3、4、5、6、7、8、9、10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