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人教统编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帝制复辟 二、护国战争 三、军阀割据 通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02 03 01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认识到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可逆。(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了解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史实,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史料证实、家国情怀) 了解军阀割据的史实,认识到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斗争的复杂和艰巨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课程引入 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的准备 ①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于1913年10月6日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④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1914年底,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对内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1913年10月6日,第一届国会选举民国第一届大总统。袁世凯的亲信梁士诒组织起数百人的“公民团”,围困国会会场,声言“不选袁世凯为大总统,不要想出去。”议员们投票两轮,袁世凯未能获得法定当选的票数。一直僵持到午夜,饥饿交困的议员们无可奈何,终于以多数票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公民团才一哄而散。 ———王均《清末民初北京的政治风云》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览统治权。 ……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宜人赞襄之。 ……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摘自《中华民国约法》 袁世凯成为终身且可以世袭的大总统。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最终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承认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特殊权利等。 对外卖国寻求支持: “二十一条”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充分暴露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使中国成为日本独享的殖民地的上的。 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的准备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为了准备登基大典,袁世凯专门设了筹备处,用80万元做了两种龙袍,用12万元做了新朝玉玺,用60万元住了金印五颗。至此,袁世凯复辟称帝的丑剧达到高潮。 ———曾凡光《探索奋斗复兴:中国近代史三十讲》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恢复了大量帝制时代的官秩名称,还恢复了清代的祀孔制度,并到孔庙祭祀。1914年12月,袁世凯下令恢复祭天制度,还亲自前往天坛祭天。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背景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本来依附袁世凯的梁启超,毅然与之决裂。他与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2、爆发 1915年底,蔡锷(称“再造民国第一人”)、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胜利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蔡锷视袁世凯称帝为“谋逆”,斥责其 “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表明自身 “义不从贼” 的立场,通过严拒伪命、奠定滇黔、布檄声讨,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捍卫共和。 为什么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很快失败? 探究思考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根本原因))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全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