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 / 高教版(2023) / 基础模块 上册 / 第六单元 / 二 劝学 / 编号:24309527

《劝学》课件(共67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君子,学习,荀子,内容,层次,ng
预览图 12
语文 语文
(课件网) 劝 学 勤学不辍 笃行致远 荀子 在古代中国,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途径,更是治国安邦的基石。荀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劝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学习与成长的美丽画卷。让我们穿越时空,聆听这位智者的教诲,感受学习的魅力。 情景导入 素养目标 语言理解与运用 积累文言知识,把握“而”的用法。 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段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论证方法,鉴赏说理特色。 审美发现与鉴赏 结合资料,了解荀子及其主张,理解其思想主张背后的缘由,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把握其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参与 任务一 初读课文, 划分文章层次 一、明确字音 木直中(zhòng)绳 輮( róu)以为轮 虽有(yòu) 槁(gǎo)暴(pù ) 金就砺(lì)则利 参省(cān)(xǐng) 知(zhì)明 须臾(xū)(yú) 跂(qǐ) 而望矣 闻者彰(zhāng) 一、明确字音 生(xìng)非异 跬(kuǐ)步 骐骥(qí)(jì) 驽(nú)马 锲(qiè)而不舍 金石可镂(lòu) 六跪而二螯(áo) 蛇鳝(shàn) 二、解题 劝 学 以《劝学》为题,鼓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 鼓励 学 学习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 学 知 识 《荀子》 四、聆听范读,把握字音与断句,初步感悟文本内容。 五、尝试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内容。 层次 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 (第2--4自然段) 第一层(第2段) 第二层(第3段) 第三层(第4段) 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任务二 疏通文意, 探究文本内容 解读第一部分 (一)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 停止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译文 解读第一部分 (二)问题探究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作用。 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全文文眼。 贰 统领全篇,引出下文。 资料补充·君子内涵 一、有修齐治平、自觉觉人的普世情怀 儒家认为君子要有渊博的知识,既要“博学于文”,又要“诲人不倦”,既要觉己,又要觉人。在修身的基础上,积极入世。用学问来发挥自己宣传和教化世人的作用,使个人的才学得以为社会服务。 二、仁爱守德,克己复礼 “仁”,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孔子道德体系中的思想核心, 也是君子人格的道德基础。君子 “克己”的最终目的是要“复礼”,即恢复 资料补充·君子内涵 二、仁爱守德,克己复礼 周礼。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仁主内,礼主外。“仁”和“礼”内外兼修,相得益彰方为君子。 三、主张以义取利,反对“不义而富且贵” 一个真正的君子绝不会因为金钱、地位等一己私利而损害事理大义。但需要强调的是君子并不是不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只是把个人之利同群体、他人之利结合起来考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资料补充·君子内涵 四、肩负社会责任 《论语》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道由人兴,亦由人行。道的兴起与发展都离不开人,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传承永远是士的责任。 解读第二部分第一层 (一)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从 但是 比 凝结 但是 比 状语后置句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状语后置句 ②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