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 编号:24312016

第14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件(共37张PPT)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日期:2025-11-08 科目:初中生物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12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
(课件网) 第14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聚焦云南 知命题 考点清单 夯基础 实战演练 提能力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 3.学会根据尿常规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考点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单位的结构 ①图示 肾小球 肾小管 ②组成:每个肾包括超过100万个结构功能单位,即肾单位,肾单位由    、   和   等部分组成。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2)尿的形成和排出 ①图示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 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②过程 生理 活动 滤过作用 重吸收作用 发生 部位    和肾小囊内壁   物质 变化 除   和   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滤过 全部   、大部分    和部分   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结果 在肾小囊中形成  剩余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形成  肾小球 肾小管 血细胞 大分子的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原尿 尿液 (3)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及判断 ①成分比较 液体 所在部位 主要成分 血浆 血管、肾小球中 水、大分子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 原尿 肾小囊中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 尿液 肾小管末端流出 水、无机盐、尿素等 ②判断 第一步: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为“0”的一组,确定为 “  ———。 第二步:找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组,确定为“  ———,剩余的即为“  ———。 (4)尿的排出 ①排出的途径: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②排尿的意义: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调节体内   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尿液 血浆 原尿 水和无机盐 (5)尿常规检查的异常情况及病因 ①如果某人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则可能是   发生病变。 ②如果某健康成年人饮用大量葡萄糖溶液后,在其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说明   是有一定限度的。 ③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是由于   发生病变或   分泌不足。 肾小球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 胰岛素 考点二 其他排泄途径 1.排泄 人体将   、   ,以及多余的   和   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2.排泄途径 排出形式 排泄途径 废物   泌尿系统 大量水、尿素、无机盐等 气体   少量水、二氧化碳 汗液 皮肤 部分水、少量尿素、无机盐等 二氧化碳 尿素 水 无机盐 尿液 呼吸系统 排泄途径最多的物质是   ,排泄途径最少的物质是   。 3.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水 二氧化碳 4.排遗:人体消化食物后形成的食物残渣(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俗称“排便”。 分泌部 尿素 导管 体温 命题点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5年5考) (1)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即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尿液中会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当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 (3)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4)血液流经肾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氧气和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5)人体每天形成原尿约180升,每天排出尿液约1.5升,原因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 (6)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其原因是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 1.(2025云南)人体流过肾的每一滴血,每天被过滤数百次。健康人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不会过滤到肾小囊中的成分是( ) A.血细胞 B.氨基酸 C.尿素 D.无机盐 2.(2024云南)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人体有暂时储存尿液的( ) A.肾 B.肾小管 C.膀胱 D.肾小球 A C 3.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这是因为( ) A.肾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