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914年11月,在军警的严密保护下,袁世凯身穿黑色十二章衮(gǔn)服,缓缓登上天坛圜(huán)丘,举行祭天之礼。明清两朝,都有天子率文武百官到天坛祭天的惯例,而十二章衮服正是皇帝祭祀时的礼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的情况是怎样的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学习目标: 1.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认识到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可逆。 2.知道护国战争、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等史实,了解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通过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梳理,认识到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阅读教材58页,找到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谋正式总统 : 谋终身总统: 谋求帝制: ②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①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 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1)对内独裁: 一、复辟帝制 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1.准备 阅读教材58页,找到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⑤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相关史事: “二十一条”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分别是:中国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中国承认并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特殊权利;汉冶萍煤铁公司由中日合办;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及财政顾问,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等。袁世凯最终接受了除第五部分以外的全部要求。 思考:“二十一条”反映了日本的什么企图? 袁世凯为什么要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旨在独霸、灭亡中国 获取日本支持称帝 “二十一条”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损害中国的主权 加剧中日矛盾,激发中国人民反日爱国斗争 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 签订“二十一条” (2)对外卖国: 2.称帝 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龙椅上的袁世凯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袁世凯的复辟并非偶然,而是权力积累、社会环境与个人野心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包括:强大的军事与政治资本;社会对共和的失望情绪;帝国主义的默许与支持;革命力量的软弱与分裂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袁世凯为何能复辟? 二、护国战争 阅读教材59页,概述护国战争的背景 1.背景: ①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xí)文》 材料表达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持怎样的态度和决心? ②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人物扫描】蔡锷,湖南邵阳人。早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曾赴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负责编练、统领新军,声望很高。武昌起义爆发后在云南响应,任云南军政府都督。后被调入北京,委以虚职。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以看病为名,化装潜出北京,转道日本抵达昆明。随后组建护国军,出兵讨袁。 【材料研读】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锷等身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方,为国婴守,并檄布四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