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编号:21311522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2课时打包)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22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民族,时期,关系,各民族,中国,融合
预览图 0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一课时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习近平《2019年民族团结大会的讲话》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是如何形成的? 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2.认识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秦汉至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史实。 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汉、唐两朝和周边民族及邻近各国的关系,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放时期,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汉唐时期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情况。 3.从家国情怀角度了解秦汉、隋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作出的贡献。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 (1)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秦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汉 (1)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大败匈奴。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 (3)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 (4)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5)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昭君墓(青冢) 霍去病 【情境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民族观的主要观点。 (史料实证) 史料 西周时期,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民族雏形———夏。西周后期,改称为“华夏”,意为“大而华丽”,以区别夷狄的“野蛮”,“夷夏之辨”由此出现。到春秋中晚期,孔子作《春秋》以礼乐文化作为判别夷夏的最高标准。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民族观成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基本主张。 ———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夷夏之辨(以华夏为中心,华尊夷卑; 华夷有别,以礼乐文化区别华夷); 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周边民族。 (1)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有利于民族融合。 (2)统治政权的有关政策,加速了民族融合。 (3)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和好相处,推进了民族融合。 (4)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反压迫剥削的斗争,发展了民族融合。 (5)民族之间杂居通婚,巩固了民族融合。 (6)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分裂时期的人口迁移,加速了民族融合。 (7)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物质文化交流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主要因素。 【拓展提升】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管理机构: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1)礼部: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 (2)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2.隋朝 (1)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2)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589年,百越女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 (3)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3.唐朝 (1)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 (3)南诏王曾多次被唐朝加封并遣子弟入唐学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