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之局部抗战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局部抗战”部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近代中国近百年备受压迫以及屈辱的历史之后,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即抗日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认识抗日战争是如何开始的,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历史学习意义的思考。 基于对教材和课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九一八事变及其意义。 2.了解日本能迅速占领东北原因以及蒋介石为何实行不抵抗政策 3.了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的表现 4: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难点:理解日本能迅速占领东北原因以及蒋介石为何实行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 二、学生分析 心理方面:中学生拥有极强的爱国情怀,同时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情绪,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上。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已对抗日战争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详细介绍局部抗战以及深化日本能迅速占领东北原因,能够更加完善同学们的知识体系。 能力方面:学生经过初中三年长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掌握本堂课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局部抗战各界情况。 2.理解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比如说日本能迅速占领东北原因以及蒋介石为何实行不抵抗政策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深刻认识历史的方法,提高探究历史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引入 用PPT介绍大致信息(讲解简介) 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亚洲和世界的战略目标,于1931 年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并迅速侵占中国东北,率先点燃了侵略的战火。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侵略,冲破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束缚,展开英勇的局部抗战,开启了历时 14年的抗日战争,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听课了解 ppt放映 介绍九一八事变以及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活动 播放ppt内容,进行相关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并引导学生思考深思 观看倾听老师授课内容,合理做出学习反映 播放ppt动画 提出问题思考: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在短短4个月零18天内,就击败了近20万中国东北军,占领了3倍于日本领土的广大东北地区,它是如何做到的? 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并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PPT图文展示 问题答案收集 组织学生活动,请学生回答问题 回答小组讨论的问题 ppt放映 深化问题,提问蒋介石为何实行不抵抗政策 提出问题 继续思考 电子白板 继续内容2介绍 日本炮制伪满洲国与实行殖民统治 听讲 ppt 内容3介绍 3、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日救国的号召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抗日意愿,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提出了收复失地、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 1931年9月20日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与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和《对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