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理念的初步实现。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上承第三单元内容,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殖民扩张的加速,为欧美等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提供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政治前提。下启第五单元,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本课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四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由四目内容构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四个子目遵循时间顺序编排,基本呈现递进的逻辑关系,展现了欧洲思想解放的风貌。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已学习过“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总体上讲,对历史知识理解处于比较粗浅的阶段,很难理解14—18世纪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逻辑。 基于此,我们要积极贯彻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材料引入、问题设置等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识记文艺复兴的含义、背景、精神内核、主要开拓者与影响,感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树立唯物史观。 2.结合史料,归纳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宗教改革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梳理近代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并进一步探讨近代科学产生的伟大意义,增强自主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4.了解启蒙运动从含义、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影响,整体把握启蒙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解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和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各自的思想诉求。 教学难点 了解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史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这两幅圣母图,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中世纪的圣母画呆板、僵硬,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画有血有肉、有情感、展现人性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圣母图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激发课堂兴趣。 过渡:文艺复兴是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 一、文艺复兴 教师活动:检查同学们学案完成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1.什么是文艺复兴? 2.文艺复兴的背景有哪些? 3.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4.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5.文艺复兴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导学案,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文艺复兴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案的形式,梳理教材主要内容,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接下来,教师继续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作品,深入分析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 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教师活动:展示史料,对文艺复兴的实质进行合作探究。 材料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