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 编号:21326556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9-28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民族,自治,区域,制度,国家,中国
预览图 9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课件网) 13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945年,中共七大肯定了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提出要改善国内少数民族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拥有自治的权利。1946年3月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应确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是非独立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仍属于中国版图,并为中国民主联合政府一部分。随后,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内蒙古的阴谋,并于1947年5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府。同时在陕甘宁、晋冀鲁等解放区也建立起一些县级以下民族自治区。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中共七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实施前提 设置依据 自治权限 基本政治制度 一 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自治区:5个 自治州:30个 民族乡1173个 自治县(旗):120个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原因 中国历史纪年表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新 东汉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隋 蜀 西魏 北周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唐 五代 辽 西夏 元 明 清 金 十国 北宋 南宋 历史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伟大祖国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园。 地理分布: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布局。 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政权建设的总原则以及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在单一制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构想变成生动现实。 ———人民日报《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7.08.08) 理论来源: 马克思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适合国情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原因 历史特点: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近代以来,在争取独立和自由斗争中,休戚与共。 地理分布: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现实需要: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西藏农奴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 解放前 ①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②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③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P73最后一段 解放前 解放后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 ①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②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P74第1﹑2段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P74最后一段) ③1990年 三个离不开 ④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把…确立为……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制度化、法律化)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各民族自治地方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