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政府鼓励非洲属民参战,并去杀死德国“白人”殖民者。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 )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B.加速了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D.构筑了欧洲集体安全体制 2.(2024·江苏南通期末)一战爆发后,甘地曾诚恳向英国当局表示,要募集印度人医疗队和印度士兵到前线服务,并认为战争结束后,印度将得到一个自治政府。然而1919年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让甘地深感失望,他意识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是不道德的,“如果(印度)人民对此宽容而不抗争,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这反映出( ) A.国大党萌发民族独立意识 B.甘地放弃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C.英国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D.民族自决思想影响甘地转变 3.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 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 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 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4.(2024·广西北海联考)1960年,联合国大会第15届会议通过的“非殖民化宣言”指出,所有殖民地人民在政治上都享有自决权,即“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宗主国及其他国家不得拖延他们的独立。这表明( ) A.两极格局对当时联合国的影响甚微 B.联合国非殖民化机制取得重大进展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民族自决原则开始提出并得到承认 5.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英法与美国争霸 B.英国政府维护英殖民霸权 C.英殖民帝国衰落 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殖民政策,最终于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成立共和国。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等国家也纷纷宣布独立。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 C.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D.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 7.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8.1961年,法国就其原来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未来举行公民表决,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人民以压倒多数投票赞成就自决举行谈判,但部分法国军官反对并发动了叛乱。这些法国军官发动叛乱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B.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C.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D.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9.(2024·山西孝义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 ) A.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表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 C.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斗争模式 D.丰富了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 10.有学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韩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