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六)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据《汉书·文翁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乃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官学……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据此可知( ) A.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显著 B.蜀地因修官学成为汉朝文化中心 C.文翁的努力使蜀地文化超过齐鲁大地 D.文翁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2.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所在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3.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中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人类活动 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卫生学 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化学 抚养与教育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培养公民 历史 娱乐休闲 美术、音乐 A.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B.学校教育体系的成熟 C.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 D.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 4.1902—1906年,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等。这表明(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 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5.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了“科教兴国”战略 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6.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缘于( ) A.商品经济发展 B.造纸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盛行 D.印刷术的革新 7.亚历山大博物馆里边大约收藏了70万件著作,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希波克拉底等的亲笔书稿和著作皆存放于此。它吸引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医学家聚集于此,他们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成果进行科学创造与知识传播。据此可知,该博物馆( ) A.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 B.推动了西方文化的普及 C.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 D.直接诱发文艺复兴运动 8.18—19世纪是英国图书馆成长的关键时期,英国颁布的《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对英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的认可。这可用来说明,此时期英国( ) A.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B.政府重视文化传播 C.社会需要大量人才 D.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9.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7类文物。由此可见,该博物馆( ) A.藏品丰富且特色鲜明 B.侧重收藏少数民族文物 C.历史悠久且享誉中外 D.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10.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顶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世界遗产保护( )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