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课 古 代 的 商 业 贸 易 知识点一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回顾 1、粮食作物: 2、家畜饲养: 3、农业耕作工具: 4、灌溉工具: 5、生产方式的变化: 6、生产关系的变化: 勾勒原始中国人的生活 粟、稻 猪、狗等 石器农具(非金属时代) 陶器 手工业出现 产品剩余、私有制出现; 阶级、国家产生 产生剩余产品交换的需求 (商业)原始的、萌芽的形态,是生产者直接的物物交换。尔后才有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 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 壹 起 源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 (1)条件: 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2)表现: 交换?商业贸易?市 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系辞》 壹 商 2、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阅读P35第二段,完成表格) 时期 表现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时期 出现职业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仍然是“工商食官”格局 “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商帮兴盛 自主梳理:阅读课本P35-36,思考: (1)在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2)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是在什么时期? (4)从商周到明清商品种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商朝 2、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商周 商部族的人善于经商,周灭商后,统治者又让殷商遗民继承祖业,贩运物产,后人因此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这个职业被称为“商业”,一直沿用到今天 商人的出现 “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指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 “工商食官” 商 周 (2)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商周时期: 工商食官 【材料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工商食官: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 由官府供养,为官府服务。 工商食官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的出现,官营手工业效率的低下,以及周王室的衰微,导致了工商食官制的衰落。至战国后期,工商食官制彻底终结,但是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在此后的中国古代历史中一直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春 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范蠡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 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思考:“工商食官” 格局被打破的原因? (2)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 战国时期商鞅首创重农抑商 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一直影响到后续的中国古代社会 【材料一】(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限制商人生活方式 提高税赋,不得做官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汉兴,海内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