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课题:蟋蟀的住宅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感受蟋蟀住宅的匠心独运和微小生命工程的伟大。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语言运用: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 大的工程”的原因。 思维能力: 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 察的乐趣。 审美创造: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 大的工程”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 察的乐趣。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名家视角·细绘自然奥秘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环节二:深入质疑,体会写作手法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情境导入:(一)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住宅 临时 选择 住址 优良 卧室 大厅 洞穴 专家 卫生 钳子 较大 (二)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住宅特点、修建住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蟋蟀的住宅》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过程。 (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交流探讨: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出示第一自然段: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3、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唱歌、住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点明了蟋蟀出名的原因。 (一)阅读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1)小组内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合作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预设:这一部分主要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2.合作探究,交流体会: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预设:“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3.思考: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预设: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课文,看一看蟋蟀的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4.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指名读课文,然后交流、讨论。 (2)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预设: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三)阅读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