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第2课时)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4 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说明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知道化石对于追溯地球演化历史和生命演化历史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通过了解科学假说的形成过程,形成对科学假说的整体认识,初步领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3.探究实践:运用探索活动、模拟实验、阅读材料的方式获得证据,探索地球板块构造假说的形成过程。 4.态度责任: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4节《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1课时,主要介绍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的提出和主要内容,同时认识并理解地壳变动的根本原因,为更好地学习火山活动和地震提供支持。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假说的建立和意义,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思路】大陆漂移学说及证据→海底扩张学说及证据→板块构造学说及证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2023年7月14日,在墨西哥沿岸近海发生里氏6.2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位于15.1°N、93. 8° W。 该地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哪些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引入课题 大陆漂移学说 探索活动: 1、用透明纸在世界地图的底图上描绘出非洲、南美洲的轮廓。 2、将两个轮廓进行拼合,你有什么发现? 分享: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吻合,几乎可拼合地一起。 猜想:魏格纳认为,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之后经过分裂、漂移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证据:轮廓的吻合、地形、化石、生物和气候证据。 思考讨论: 舌羊齿适合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地,这些地区现在并不具有适合舌羊齿生长的气候条件。这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 这些大陆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说明这些大陆可能位于温而偏凉的纬度地区,后来发生了漂移,逐渐漂离了原来的位置。质疑的声音: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以后,由于魏格纳没有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并不接受他的假说。 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理论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而遭到传统学者的非议。 直到近半个世纪后,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通过探索活动、阅读寻找证据,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海底扩张学说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等人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岩浆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证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模拟实验:在热水上放一块木块,并将水烧开至沸腾,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思考与讨论: 1.图4.4-4为洋中脊形成的示意图。说说洋底岩石1、2、3中形成较早的是哪个。 参考: 1.离洋中脊越远的形成时间越早,所以较早形成的岩石应该是3,最晚形成的应该是1。 2.海底扩张学说是否支持大陆漂移学说 它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什么问题 参考:海底扩张学说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它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漂移”动力来源问题。 探索活动: 根据赫斯的海底扩张学说,大西洋的面积将如何变化?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远离,还是靠拢? 参考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