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4 气体的制备与性质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主要在选择题中结合二氧化碳考査:综合命题主要结合氧气的制取实验,氧气的制法主要考査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仪器的选用与组装、氧气的检验与验满、发生装置优缺点的分析判断、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二氧化碳制取多为综合性试题,结合氧气考查,结合具体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要熟记装置选择的考虑因素。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应根据制取气体从原理上是否科学,严谨、合理,装置上和操作中是否安全、简便、现象是否明显,药品是否经济、易得、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制取氢气在中考题也常出现。2024年浙江中考第16题、第25题都有考察,25年中考需要重视。 ★重难点01: 氧气制取 一、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 分解双氧水H2O2和加热分解高锰酸钾KMnO4或氯酸钾KClO3 ,化学方程式为: (1)2H2O2 MnO2 2H2O + O2 ↑(2)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2KClO3 MnO2 2KCl + 3O2↑。 固体加热型 固液(液液)不加热型 发生装置 实验步骤 查→装→定→加→收→验 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注意安装顺序:先从下到上,后从左到右。 ②装:装入药品 ③定:固定试管 ④点:点燃酒精灯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 ⑥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⑦熄:熄灭酒精灯。 【谐音记忆: “茶-庄-定-点-收-利-息”】 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 收集装置 优点 较纯净; 较干燥; 缺点 含较多的水蒸气; 不够纯净; 验满方法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排气法) 2.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排水法)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注意 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到液面以下(分液漏斗则不必)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③实验完毕,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④用KMnO4制O2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注意: (1)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它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a)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也有减慢反应速率。 b)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反应前后可以改变。但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c)催化剂在反应中可以参与反应而发生变化,但反应结束时又能转化回原来的物质。 d)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最终产量。 e)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同一反应可采用多种催化剂。 (2)为什么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而使试管破裂。 (4)为什么要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5)为什么刚出现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为了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 (6)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 (7)集满氧气后,为什么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 (8)为什么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有利于试管内空气排出。 (9)为什么加热前,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灯芯不能 碰到试管。结束时,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防止试管破裂。 (二)装置的改进与评价: (1)将固液常温型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如图A、图B所示),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 (2)C装置的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总结:相比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可随时添加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便等。 (三)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常见方法 A. 手捂(加热)法:将导管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