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鱼我所欲也》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 ①不孝完淳①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②见背③,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一旅才兴,便成齑粉④。 ②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家人,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慈母!但慈君推干就湿⑤,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③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⑥,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节选自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注释】①夏完淳:原名复,明末松江华亭县人,少年抗清英雄,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②严君:作者的父亲,已牺牲;③见背:指父母或长辈去;④齑粉:粉碎;⑤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形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⑥太虚:指死后回归天地。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死亦我所恶 恶: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3)父之所遗 遗: (4)令人痛绝 绝: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家人,何以为生? 3.下列对甲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 C.甲文孟子善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D.孟子善用排比和对比展开论述,气势雄健,锋芒毕露,朗读时宜语气昂扬顿挫。 4.甲文开头通过鱼和熊掌的类比,提出了 的观点,这个观点与乙文中“ ”(用原文填空)所表达的内涵一致。 5.阅读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扦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