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三单元 / 阅读 / 12 短文二篇 / 本课综合与测试 / 编号:2402421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04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下列,句子,作者,苏东坡,加点,少闲
预览图 3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与其奇者( )   欣然( )   未寝( )   陶弘景( ) 竞跃( ) 遂至( ) 将歇( ) 藻荇( )( )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念无与为乐者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B.自康乐以来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实是欲界之仙都 孔子云:何陋之有? 4.下列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 B.夕日欲颓 C.念无与为乐者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B.四时俱备 C.解衣欲睡 D.盖竹柏影也 6.说说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根据提示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_____。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_____。此情此景中,作者的感慨是:_____?作者当时虽遭贬但仍乐观,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旷达心境的语句是:_____。 9.《记承天寺夜游》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之间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句子:_____。 理由:_____。 10.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答题。 荆楚网消息:在第七届(黄冈)东坡文化节上,纪念苏东坡诞辰980周年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苏东坡》在黄冈举行首发式。 据了解,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工作生活了4年多。在黄州,苏东坡完成诗、词、赋及散文作品750多篇,包括文学上的代表作“一词二赋”和书法上的代表作《寒食诗帖》。纪录片《苏东坡》以苏轼在黄州四年的生活为重点内容,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角度解读苏东坡的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过程,呈现出一个鲜活、本真、有意味的苏东坡形象。 (1)请你用微信的形式,向你的朋友圈发一条有关上述材料的信息。(20字左右) 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的小记者,让你采访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你会提出哪两个问题? 阅读理解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然后答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为乐者( ) (4)水中藻、荇交横( )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任选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