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月考专区 / 八年级上册 / 编号:24023364

吉林省长春市四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04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4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客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1.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月下飞天镜,。仍怜故乡水,。(李白《渡荆门送别》) 3.《使至塞上》中“,”两句以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崔颢在《黄鹤楼》中表达日暮登临黄鹤楼心情的诗句是:?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新闻是我们观察社会的窗口,将我们的视线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时空。比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回到了战争岁月,感受到了百万大军的锐不可当;在《“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中,我们随现场的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 liǎn ——— 声,见证吕伟在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时刻;在《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我们领略到中国飞行员xián ———熟的技艺,感动于他们对事业【甲】的付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锐不可当———翘——— 首而望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屏息 liǎn———声②xián———熟 (3)下列填入【甲】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白手起家B.殚精竭虑C.从容不迫D.振聋发聩 (4)“观察社会”“横渡长江”都是动宾短语,“战争岁月”是 ——— (短语类型)短语。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10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本文作者是 ———,是———(朝代)地理学家。(1分)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王命急宜/或以钱币乞之 B.青林翠竹/林寒涧肃 C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两地之间的距离 (2分) 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二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10.本文作者以凝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想 (3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5分) 四月,世祖”与王常等别攻颍川,下昆阳、郾、定陵。莽@闻之愈恐,遣大司空王邑驰传之雒阳,与司徒王寻发众郡兵百万,平定山东。 六月,邑与寻发雒阳欲至宛道出颍川过昆阳。昆阳时已降汉,汉兵守之。严尤、陈茂与二公会,二公纵兵围昆阳。严尤曰“称尊号者在宛下,宜亟进。彼破,诸城自定矣。”邑曰:“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属此城,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遂围城教十重。城中请降,不许。严尤又曰:“'归师勿遏,围城为之阙’,可如兵法,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听。会世祖悉发郾、定陵兵数千人来救昆阳,寻、邑易@之,自将万余人行阵,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汉兵乘胜杀寻昆阳中兵出并战,邑走,军乱。 (节选自《汉书·王莽传》,有删改)【注释】①世祖: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②莽:王莽,两汉期间的新朝皇帝,在位16年。③易:轻视。1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