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 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单元测试·基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与理解 写作与表达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关于“自然之美”的短文(节选),完成1-2题。 自然之美,藏在四季的更迭里。春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生机,夏有“荷叶罗裙一色裁”的明艳,秋有“枯藤老树昏鸦”的静谧,冬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素雅。① 这份美,需要我们用心感受:② _漫步林间,听溪水潺潺、鸟儿欢唱;③___静坐湖畔,看云卷云舒、渔舟唱晚;④__哪怕只是抬头望见天边的晚霞,也能让人忘却烦忧,心生欢喜。自然之美,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是人类永恒的宝藏。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更迭(dié) 静谧(mì) 潺潺(chán) 宝藏(zàng) B.更迭(diě) 静谧(bì) 潺潺(cán) 宝藏(cáng) C.更迭(dié) 静谧(bì) 潺潺(cán) 宝藏(zàng) D.更迭(diě) 静谧(mì) 潺潺(chán) 宝藏(cáng) 2.文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3.七年级(2)班开展“自然与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0分) (1)(2分)设计两项活动,补充下表。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活动一:“自然美景摄影展” 展示同学们拍摄的自然照片,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活动二:①_____ ②_____ (2)(3分)活动中,小轩同学说“现在学习太忙,没时间关注自然”。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劝说他关注自然。 材料一:北宋画家郭熙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自然四季能调节人的心境。 材料二:研究发现,每周接触自然2小时以上的人,焦虑感会降低30%,专注力也会显著提升。 (3)(5分)活动结束时,请你作为代表拟写一段结束语,号召同学们走进自然。要求:引用一句描写自然的古诗文,100字左右,用语得体。 4.根据古诗文原文填空。(8分) (1)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3)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8)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二、阅读与理解() (一)整本书阅读(5分) 5.《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多次描写自然景物,烘托人物心情或事件氛围。请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7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诗歌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山居秋景?(2分) 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以动衬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①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