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五上期末 日积月累 例题分析 课文目录 一二三四六七八 蝉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语文园地一 译文 蝉垂着下颚饮着清露,声音流传从稀疏的梧桐树上传出。因为居高而声音传得远,并不是依靠秋风的吹拂。这首诗中,以蝉为喻,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语文园地一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语文园地二 这些名言警句都深刻地表达了关于珍惜时间、勤勉努力的重要思想,鼓励人们要有效利用每一刻,不断进取,不虚度光阴。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 解释: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解释:美好的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解释: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解释:多少人世间的事都是匆匆而过,天地不断运转,光阴催人老。相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而言,一万年太久远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乞 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语文园地三 译文赏析 七夕的晚上,我们抬头看碧蓝的夜空,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希望能变得更加灵巧,穿针引线的红丝线数也数不清。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风俗活动。前两句写了七夕节晚上,人们仰望星空,期待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后两句则写了人们在秋月下进行乞巧活动,尤其是女子们进行穿针比赛。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古代人们在七夕节期盼美好生活的情景。 形容社会安定 形容世道破坏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语文园地四 这些成语和短语分别描绘了社会繁荣与动荡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政通人和、人寿年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些都是形容国家安宁、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场景。 例如,“太平盛世”指的是国家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百姓生活富裕;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描述的是治安良好,人们相互信任的社会环境。。 多事之秋、兵荒马乱、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内忧外患 这些词语则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民众生活困苦的时期。 比如,“多事之秋”比喻事故或变故多发的时期;。 “兵荒马乱”直接描绘了战争导致的混乱局面; “生灵涂炭”说明了战争或灾难中大量无辜生命的悲惨遭遇; “内忧外患”则指国家同时面临内部矛盾和外来侵扰的困境。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 语文园地六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解释:能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节俭持家。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魏征 解释: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提倡节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解释: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却很困难。 一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