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期末专区 / 四年级上册 / 编号:22016459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日积月累》汇总 (共5页)

日期:2024-12-22 科目:小学语文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单元,八月,嫦娥,变得,释义,学习
预览图 2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四上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空寂的山中看不到人影,只能听到人语声在回响。夕阳的余晖照进深林,又映照在青苔上。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第二单元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释义:爱问问题会变得知识丰富,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会限制自己的成长。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释义:要广泛学习,仔细问问题,认真思考,明白是非,最后坚决去做。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释义:聪明的人也必须学习和提问,否则没法变得更聪明,不知道更多。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释义:没有人生下来就懂所有事,每个人都会有不懂的问题,需要学习来解决疑惑。这些经典语句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智慧,倡导积极求知、不断探索的精神。 第三单元 这些都是关于季节变换和气候变化的民间谚语,主要描述了秋季的特点和人们生活中的变化,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总结。下面是对每句谚语的简要解析: 立了秋,把扇丢。 ——— 意味着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不再需要使用扇子纳凉。 二八月,乱穿衣。 ——— “二”指农历二月,“八”指农历八月,这两个月份气温多变,人们穿衣各异,有的人穿得厚,有的人穿得薄,形容换季时天气不稳定,人们穿衣无定式。 夏雨少,秋霜早。 ——— 如果夏天降雨偏少,可能会导致秋天提前出现霜冻,说明夏季降水与秋季降温之间的关系。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 雁门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地名,象征北方;八月大雁开始南飞,预示着寒冷的霜期即将到来,雁儿脚上“带霜”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味着随着大雁南迁,寒冷也随之而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 每下一场秋雨,气温就会变得更冷一些,到了连续下了十场秋雨之后,天气就变得非常寒冷,需要穿上棉衣保暖。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 这句话描述了秋季初、中期气温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十月间可能会有一段温暖如春的好天气,被称作“小阳春”,意思是虽然已进入深秋,但仍可能有几天像春天一样温暖的日子。 这些谚语不仅富含生活智慧,也反映了中国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 第四单元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云母屏风下,烛光幽暗。银河渐渐西落,晨星逐渐隐去。嫦娥或许在后悔偷了不死药,每夜她在碧海青天之中心情惆怅。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宁静而又带有悲情的夜晚场景。前两句描绘了深夜的景象,烛光暗淡,银河西沉。后两句则通过神话人物嫦娥,表达了对孤独和悔恨的深刻感受。 第六单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或事物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要懂得互相取长补短。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遇到好机会要立刻抓住,因为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的小错误,如果不纠正,最终会导致很大的错误或失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注意饮食健康,同时说话要谨慎,以免引起麻烦。 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就像放出的箭,很难收回,强调言出必行。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更好的比或许不足,但比起更差的已经很好,要学会知足。 第七单元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意解析: 辽阔的原野上黄云弥漫,昏暗的日光下白天也像傍晚一样。北风呼啸,吹得大雁纷飞,雪花飘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