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月考专区 / 高一上学期 / 编号:22064215

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加强,宰相,内阁,北宋,下列,变法
预览图 3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2024-2025(一)天津二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使用B.百家争鸣的出现 C.分封制的瓦解D.各国变法图强 3.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4.中国是纸的发明地,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是在() A.西汉B.唐代C.北宋D.元代 5.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其中为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采取的策略是() A.武力征服B.实行和亲C.册封吐蕃首领D.设机构直接管理 6.《晋书.段灼传》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材料中反映了该制度() 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D.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7.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该评论主要想表达() A.分夏秋两次征税从而简化了税收名目B.扩大收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 C.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8.中国古代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发明成果。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①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②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③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④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9.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这()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杜绝了地方叛乱D.导致了财政危机 10.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触及权贵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B.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未有效调整 C.执行过程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D.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11.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其他民族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 A.回纥B.回鹘C.畏兀儿D.回回 12.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A.田庄B.草市C.纸币D.会馆 13.从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最后完成经济重心转移是在( 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朝 14.“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出自()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15.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为加强皇权,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这一情况出现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6.明中后期“内阁相论”的观点渐趋流行,时人认为“六曹之政,必请命于天子,天子之令,必拟议于内阁,则今之内阁,即昔之宰相”。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力大大增强B.内阁正式统领六部 C.皇权受到严重制约D.阁臣获取宰相身份 17.下面是高一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目的:扩大政治影响,彰显大国强盛 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 影响: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