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下册8~9单元期末达标检测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触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Mg:24 Ca:40 Fe:56 Al: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 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C.阿佛加德罗D.牛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对发现元素周期律贡献最大的化学家是门捷列夫,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牛顿的主要贡献是物理的三大运动定律,答案选A。 垃圾分类功不可没,废弃的易拉罐属于 A B C D 【答案】B 【解析】废弃的铝制饮料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 A、用于回收B、C、D之外的其它垃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于回收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弃的铝制饮料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用于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三氧化二铁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D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不要指明固体是四氧化三铁,所以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色烟雾,所以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是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错误. D、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二者体积比约为1:2,所以正确. 故选D. 4.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把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中烧杯内壁能收集到水雾,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能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B.使用实验的装置,可以看到烧杯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能用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故B正确;C.使用碳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D.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t3℃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A 【解析】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说法错误;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说法正确;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降低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即t3℃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降温饱和溶液会大量结晶析出;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温时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或析出极少的晶体;所以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D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