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 心理健康 / 认识自我 / 编号:22268187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认识自我,拥抱成长 素材

日期:2025-02-02 科目:初中班会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学生,成长,教师,自我,情绪,烦恼
预览图 0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认识自我,拥抱成长 班会主题: 认识自我,拥抱成长———青春期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适用年级: 初中七年级 课时: 1课时(45分钟) 设计理念:通过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身心变化,学会积极应对成长困惑,培养健康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一、班会背景分析 1. 学情特点: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1214岁),面临三大心理挑战: 生理发育带来的体貌焦虑(如身高、体型、第二性征) 自我意识增强与认知局限的矛盾 情绪波动剧烈但调节能力不足 2. 现实需求: 根据前期问卷调查(样本数据): 68%学生存在"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消极自我评价 52%学生曾因情绪失控与家长/同学发生冲突 仅23%学生能清晰描述自身三个优点 二、班会目标设定 1. 认知目标: 理解青春期身心变化的普遍性与个体差异性 识别常见消极自我评价的认知偏差 2. 能力目标: 掌握"三步法"情绪调节技巧 初步建立客观的自我认知框架 3. 情感目标: 增强自我接纳与同伴认同感 培养积极应对成长困惑的心理韧性 三、班会准备 1. 物资准备: 彩色卡纸(每人3张) 情绪温度计绘制图(A3纸10张) "优点漂流瓶"容器(装饰过的纸箱) 背景音乐《你曾是少年》《夜空中最亮的星》纯音版 2. 环境布置: 课桌呈U型排列,中间预留活动空间 黑板绘制成长树轮廓(提前用粉笔勾勒) 四、班会流程设计 第一阶段:破冰导入———"成长密码" 活动1:身体密码对对碰 1. 教师示范: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外貌变化———去年我的发际线悄悄后移了2毫米(作夸张测量动作),但我的笑容比去年多了15次/天!" 通过幽默自嘲引出主题:变化是成长的印记 2. 学生互动: 两两结对,用20秒观察对方并说出: "我注意到你的_____变得_____,这让你看起来更_____" 教师引导示例:"小明的嗓音变得更有磁性了,像电台主持人!" 设计意图:通过具象化观察破除体貌焦虑,建立积极关注视角。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走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对于比较害羞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示范和启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二阶段:主题活动———"我的成长拼图" 活动2:三色卡纸自我探索 ① 绿色卡纸:写下最近三个月让你自豪的成长事件 教师示例:"我坚持每天整理错题本,数学提高了20分" 特别提示:包含学习以外的生活技能(如学会煎鸡蛋) 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可在教室里巡视,提醒学生如果一时想不到,可以回忆近期的生活点滴,从日常小事中挖掘成长的闪光点。 ② 黄色卡纸:记录近期困扰你的成长烦恼 匿名书写保证安全感,强调"你的烦恼至少有20个同学正在经历" 为了让学生更放心地书写,教师可以提前离开教室几分钟,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书写。 ③ 红色卡纸:画出你的"情绪天气"(晴天/多云/暴雨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用彩虹表示心情愉悦,用乌云密布表示心情低落等。 活动3:成长树共建 1. 学生将绿色卡纸贴于树冠,黄色贴于树干,红色贴于树根 2. 教师引导观察: "同一棵树上既有繁茂的绿叶,也有需要滋养的枝干" 现场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成长烦恼(如痘痘、成绩波动、朋友误会) 在统计成长烦恼时,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或者大白纸,将学生提到的烦恼一一记录下来,方便进行分类和总结。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烦恼,教师要给予理解和共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烦恼被重视。 设计意图:通过可视化呈现,让学生直观感知成长的多元性与普遍性。在学生张贴卡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 第三阶段:技能建构———"情绪急救箱" 活动4:情景剧《考试之后》 1. 即兴表演: 学生A(握紧试卷颤抖):"数学又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