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 安全教育 / 校园安全(含预防校园欺凌) / 编号:22269421

拒绝校园欺凌,守护青春阳光—初中生预防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日期:2025-02-02 科目:初中班会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欺凌,校园,学生,班会,案例,准备
预览图 0
拒绝校园欺凌,守护青春阳光———初中生预防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拒绝校园欺凌,守护青春阳光 二、适用年级 初中全年级 三、课时 1 课时(45 分钟) 四、设计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表现、危害及背后原因,激发学生对欺凌行为的反思和抵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同理心,营造和谐、友善、安全的校园氛围。 五、班会背景分析 (一)学情特点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情绪波动较大,人际交往需求增加,但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个阶段,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陷入校园欺凌事件,无论是作为欺凌者、被欺凌者还是旁观者,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现实需求 根据学校的调查数据以及日常观察发现,约 15%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目睹过校园欺凌事件,7%的学生承认自己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欺凌,如言语辱骂、排挤、肢体推搡等。校园欺凌不仅影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也对欺凌者和旁观者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破坏校园的和谐秩序。因此,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十分必要。 六、班会目标设定 (一)认知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校园欺凌的多种形式,包括言语、身体、社交和网络欺凌等。 2. 深入理解校园欺凌对受害者、欺凌者和旁观者造成的多方面危害。 3. 了解校园欺凌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和社会因素。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策略,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等。 2. 学会在面对校园欺凌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包括及时求助、有效沟通等。 3. 培养学生在发现校园欺凌事件时,能够勇敢站出来制止或报告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增强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激发学生的正义感。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理解和关心他人,减少冷漠旁观的行为。 3. 营造温暖、友善、互助的班级氛围,提升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七、班会准备 (一)物资准备 1. 制作校园欺凌相关的案例卡片,包括文字案例和图片案例,每个案例设置相应的问题。 2. 准备“校园欺凌应对策略”卡片,正面写策略名称,背面写详细解释,如“及时报告老师”“保持冷静,避免激怒对方”等。 3. 准备便签纸和笔,方便学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制作“拒绝校园欺凌承诺书”,内容包括承诺不参与欺凌行为、积极帮助受欺凌同学、及时报告校园欺凌事件等。 5. 准备模拟场景道具,如模拟手机(用于网络欺凌场景)、玩具人偶(用于模拟肢体冲突场景)等。 6. 准备舒缓和振奋的背景音乐,如《和兰花在一起》《光明》等。 (二)环境布置 1. 将教室桌椅摆放成小组讨论形式,每组 4 6 人,方便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在教室黑板上绘制“拒绝校园欺凌,守护青春阳光”的主题字样,并配上一些象征和平、友善的图案,如爱心、橄榄枝等。 3. 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些关于反对校园欺凌的宣传海报,营造主题氛围。 八、班会流程设计 (一)导入 1. 播放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视频剪辑,视频中包含不同类型的校园欺凌场景,如言语辱骂、肢体冲突、孤立排挤等。播放时,教师将音量调至适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晰观看和听到。 2.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在视频中看到的这些行为,你们觉得熟悉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直观感受和想法。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表达的愤怒、担忧等情绪给予肯定和回应,如“我能感受到你对这种行为的愤怒,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二)认识校园欺凌 1. 教师展示一系列校园欺凌的案例卡片,包括文字描述和对应的图片。案例涵盖多种欺凌形式,如: 言语欺凌:“小明经常被同学嘲笑他的口音,同学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