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2024) / 一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童谣 / 唱歌 竹子冒尖尖 / 编号:22273706

【2024新教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竹子冒尖尖》(唱歌课)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02-05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歌曲,感受,活动,演唱,音乐,学习
预览图 1
小学音乐
《竹子冒尖尖》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2.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期课改新教材)唱游第二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唱”《竹子冒尖尖》。歌曲《竹子冒尖尖》采用江西萍乡的民间曲调填词而成,3/4拍,G宫调式,使用d、r、m、l四个音,前后两乐句曲调基本相同,旋律迂回往复,富有童趣。 教材分析强调歌曲的童趣和真挚友情,以及其作为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为主,喜欢玩玩、唱唱、跳跳、笑笑。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地感受、理解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学生已基本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曾演唱过三拍子歌曲《音乐是好朋友》,对三拍子节奏强弱弱的规律基本掌握。由于常接触二拍子及四拍子的歌曲,平时养成了左右踩脚控制速度的习惯,因此三拍子拍击节奏时,借用“竹筷”拍击。生长在新世纪的孩子对革命根据地、红军的概念很淡薄,对江西的人土风情了解也甚少,因此通过江西地理风景与课外欣赏曲有机的进行拓展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竹子冒尖尖》感受伙伴间的亲密友情。 2.用打击乐器伴奏和歌表演,锻炼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和协作能力。 3.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江西民歌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演唱《竹子冒尖尖》。 学习难点:表现三拍子的节奏感和歌曲的民歌风味。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初次感受歌曲歌词的含义。 导入部分 生:竹子 2.观看和聆听老师的额讲 理解“竹海”的含义。 3.生:划竹排。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做个游戏,听歌猜植物,听听歌曲中唱到了那种植物? 2(播放视频)师: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美丽的江西就是盛产竹子的地方,被称为“竹子之乡”。你们看山里的竹子冒出了尖尖,变成了竹笋;竹子一根挨着一根亲亲密密,把竹林连起来,就像一片竹海! 3.(出示竹排)师:看,他们在干什么呢?一张小竹排,顺着流水,来山外迎接我们了。带我们去江西游一游、玩一玩、唱一唱。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江西民歌《竹子冒尖尖》, 认真聆听,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通过学唱《竹子冒尖尖》感受伙伴间的亲密友情。 2.用打击乐器伴奏和歌表演,锻炼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和协作能力。 3.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江西民歌的特点。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初听感受歌曲旋律活 1.(欢快、活泼) 2.(3/4拍) 3.(双响筒)并随音乐敲击。突出其强弱规律。 4.随音乐有节奏的划竹排。 活动二:学唱歌曲 1.生:XX X X 2.按照老师的要求随音乐进行演奏。 3.有节奏的朗读。 4.随琴用“lu”哼唱歌曲。 5.用唱名进行视唱。 6填词演唱并分小组,分男女生练习唱。 活动三:处理歌曲 1.(甜美、活泼) 2.(老师表现出强弱弱的规律) 3.(跟着老师的指挥轻唱) 4.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唱出连贯的声音。 5.自由发言。尝试用齐唱、对唱、接龙等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活动四:歌曲表演 1.自编动作边唱边律动。 2.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活动一:初听感受歌曲旋律 1.播放范唱1。 师:请你仔细听!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知道竹子宝宝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吗? 2.播放范唱2 师:请你们用耳朵感受一下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3.播放范唱3 师:你能找出哪种乐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