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的第一框题,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党的性质和宗旨”,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二目“党的执政理念”,介绍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并阐述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课承接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等层面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又为后一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培养辩证分析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引导学生更加理性的参与政治生活,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学情分析 心智特征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愿意关注社会热点,但由于他们的思维多停留在感性层面,理性思考尚不成熟,不能从理论层面全面分析党的先进性,难与教材观点产生强烈共鸣。 学科能力水平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政治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在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和学科术语表达等方面有待加强。 学生兴趣分析:当今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和优势,对于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在逐步提高。 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中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了解,初高中的历史知识也涉及党的初心和使命、根本立场等相关知识,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比较碎片化,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课书本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大,但对政治认同度、观点论证力要求较高。换言之,让学生记住本课的知识点容易,难的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等,从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拥护、坚决支持党的领导。 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本节课将精心挑选故事、视频、图片等形式,综合运用阅读素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已有经验入手,领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探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底层逻辑。 目标确定 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引述党章的相关内容,阐明党的性质、宗旨,深化对党的科学认识,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 结合疫情防控等实例,懂得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热爱和拥护党的领导。 补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党在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任务,体会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 学习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忆往昔·一则故事悟初心 教师活动 1.展示王朴烈士纪念馆“英雄儿子伟大母亲”的图片,讲述王朴烈士毁家纾难、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 2.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和“人民”的最新论述,抛出议题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政党?” 3.引导学生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层面去思考,展示《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的节选内容,并讲解党的性质、宗旨及其要求。学生活动 1.有感情地齐读“金句”。 2.前后两桌为一小组,根据PPT中提供的学习资源,结合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