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0世纪,在德意志地区,由日耳曼人所建立起的几大公国首领承认国王和皇帝的地位,也时时向皇帝宣誓效忠,但他们决不愿承认他们是从国王那里获得他们的公国,或者说从国王那里得到他们的领地,他们声称他们的领地是“太阳采邑”,即取自太阳的领地。这反映出当时德意志地区( ) A.封臣地位的提高 B.封建制度的崩溃 C.民族国家的兴起 D.分裂割据的局面 2.811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立下遗嘱,将财富分为3份。其中的两份即刻分给21座都主教城,由当地的都主教、主教共同处置;剩下一份待他身故后再分给上述都主教城、他的后人、穷人和宫廷仆役。可见,在当时的法兰克王国( ) A.封君封臣制导致权力分散 B.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得到巩固 C.教会具备抗衡君主的实力 D.世俗王权需要宗教神权的支持 3.1086-1135年,英国204个男爵领中仅有96个得以延续,另外约50个男爵领因绝嗣由女儿继承后转移到其他封臣名下,骑士领也因继承而变得支离破碎,出现了1/2骑士领、1/4骑士领,甚至1/100骑士领,致使骑士难以履行义务。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市民阶层力量兴起 B.国王权力迅速扩张 C.贵族的势力被削弱 D.封建关系受到冲击 4.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行会组织往往会制定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例如一个作坊不得同时进行纺纱和织布两项工作,一位匠师只能带规定数量的学徒,等等。同时,行会成员只有获得政府颁发的专卖权和特许权凭证,才能经营特定行业。这些做法 A.制约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B.消除了市场竞争的乱象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适应了基层治理的需要 5.12世纪,英国国王亨利二世授予的特许状中规定: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市民将自由地成立自己的商业行会组织;免除市民在自治城市之外的所有审判,当地城市法庭拥有审判权;获得选举其市长的权利。特许状的颁布( ) A.说明城市实现了自治独立 B.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旨在推动城市的崛起发展 D.授予市民一定程度的自由 6.据学者统计,14世纪早期,英国弗恩汉庄园雇工收割一英亩谷物的工资平均是4便士,1348年前后则上涨到6便士,1365年前后更是涨到了11便士。造成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使农奴涌入城市 B.黑死病造成劳动力短缺 C.机械推广加大了用工需求 D.价格革命导致货币贬值 7.5—11世纪,西欧商人通常通过长途贩运来供应封建庄园相对缺乏的盐、铁、香料、丝绸等物质资源。12—13世纪,西欧各地已陆续出现了很多定期举行的集市,商人在集市上就可以进行大宗商品的批发贸易。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源于( ) A.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B.新兴民族国家的壮大 C.世界商业革命的冲击 D.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 8.从12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通过巡回法庭派遣大法官和官员巡回各郡,检查地方法庭的工作情况,纠正不当的判决。巡回法庭不仅审理各种刑事、民事案件,而且管理王室资产督查地方官吏、规制地方领主特权。巡回法庭的设置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B.国王权力不断强化 C.教会的权威已经丧失 D.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9.13世纪初,“无地王”约翰在位期间经常破坏封建惯例,任意没收附庸土地,不断增加城市捐税。随着英国在对法战争中连连失利,在内外夹攻下,约翰只得承认自己是教皇的附庸。这表明,当时的英格兰急需( ) A.限制国王滥用权力 B.强化封君封臣制度 C.加强民族国家建设 D.推进宗教改革运动 10.拜占庭帝国早期的皇帝们,经历了从最初的漠视和默许,到逐渐颁布法律和法令限制和禁止遗弃子女行为,再到通过基督教会介入提供帮助和保护,逐渐构筑起一面阻止弃养行为的高墙。这一变化反映了拜占庭帝国( ) A.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