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只知道丝绸来自神秘东方,并不清楚它原产地的模样。马可·波罗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把来源地具象化。《马可·波罗游记》“成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畅销书之一。随后几个世纪,许多探险家、航海家和商人决定追随马可·波罗的脚步,一定要前往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东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马可·波罗的书和前往中国的愿望影响的。”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欧洲人长期对东方尤其是中国兴趣浓厚 B.马可·波罗指引西方人前往新大陆 C.马可·波罗激发欧洲人的中国情结 D.《马可·波罗游记》是中世纪欧洲畅销书 2.哥伦布在《航海日记》里写道:“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美洲人)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朝,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由此可见,哥伦布的航海活动重在( ) A.促进文化交流 B.推动商业贸易 C.传播天主教 D.殖民掠夺财富 3. 11至15世纪,在地中海、大西洋、北海至波罗的海的海岸地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贸易城市,人们有意识地对海商规则进行收集、整理和汇编,形成了《康梭拉多海法》《奥列隆案卷》《维斯比海法》等海商法典。这些法典的出现( ) A.加快了人类迈向远洋的步伐 B.保障了西欧海上贸易顺利进行 C.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奠定了新航路开辟的法律基础 4.至15世纪中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被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封锁。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商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 ) A.宗教传播 B.商业利益 C.殖民扩张 D.探索新知 5.“他们绕过了好望角,使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材料中的“他们”是 A.哥伦布船队 B.麦哲伦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迪亚士船队 6.英国史学家奈杰尔·克里夫在其著作中对某位航海家在15世纪的一次航海活动作出了评价:“这次探险的航程极富戏剧性,人们花了两年时间与大海搏斗,与家乡失去联系,唯一的依靠就是基督教信仰,有时候连续三个月看不到任何陆地的影子,他们进入印度洋后情况变得更糟,没有地图,也没有任何已知信息。”据此可知,这次航海活动( ) A.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B.到达了美洲最南端的岬角 C.实现了与印度的直航 D.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7.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材料内容插述 材料出处 ①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哥伦布著,孙家西壁译《航海日记》 ②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③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对揭示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动机极具价值,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与教材观点冲突,需通过其他史料进行辨析,进一步求证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8.1500年,航海家亚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