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1课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技能报国,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 传统职业教育 01.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 02. 近代职业教育发展 03. 目录 传统职业教育 01 传统职业教育的形态———学徒制 1451年伦敦的一份裁缝学徒契约 学徒期为7年;师傅罗伯特为学徒约翰提供食宿、衣服等生活所需,并倾其所能传授裁缝技艺,且以自己的财产等为担保,承担相应责任;学徒约翰要认真学习裁缝工艺,并承担其他工作,保守手艺绝活秘密,做一名庄重、正直、尽责、优秀、诚实的仆从;约翰不得浪费或损坏货物,不得出入酒馆,不得参与掷骰子、玩牌、下棋及其他非法游戏。 契约经双方签字后交行会保存。 传统职业教育 规定: 师傅通常只招收一名或数名学徒,学徒学艺时间较长。师傅直接面对学徒,悉心传授技艺;学徒在师傅身边耳濡目梁,既学习技艺,也学做人的道理。 意义: 在正规职业学校出现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学徒制构成了稳定的职业培训体系,保障了行业传统延续、技艺传承和培训质量。 传统职业教育的形态———学徒制 中世纪的铁匠 传统职业教育 弊端 师傅能够招收的学徒数量有限,很难扩大培养规模。 有些师傅为垄断独门技艺,对招收学徒授艺规定了非常苛刻的条件,或者只把手艺传给自己的直系亲属。 师徒关系也不平等,师傅有权惩罚学徒,甚至可以取消其学艺资格,学徒却很难离开师傅。 这些都不利于技术的革新和传播,制约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传统职业教育的形态———学徒制 传统职业教育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 02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制作后,工厂规模急剧扩大,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一系列固定的工作岗位,分工与协作变得更加重要。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 他们不仅要有直接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艺,还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 传统学徒制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于是近代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背景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 18世纪后期,德意志地区出现了半工半读的工业学校,教授学生纺织、木工和皮革加工等技艺。 这种学校在19世纪逐渐被全日制的地方工业学校取代。地方工业学校学制2年,招收12~16岁、受过初等教育的学生。 学校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德语等基础课程和机械学、建筑学、力学、化学实验等专业课程,优秀毕业生可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 兴起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 1821年创办的爱丁堡工艺学校是英国早期的正规职业教育机构,它主要招收当地青年,开展技能培训。后来,伦敦等地陆续创办了类似的学校,教授机械制图、建筑等课程,上课时间以晚上为主,深受在职青年的欢迎。 工业革命中,法国出现了一批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1829年成立的巴黎中央工艺制造学校是其中的代表。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 兴起 该校招收受过良好中学教育、具备接受高级技术教育能力的青年,学制3年,开设工业机械、化学、采矿、建筑技术、产业经济、制图等课程。 该校培养的大批专业人才中,就包括1855年毕业的埃菲尔。 他不仅设计建造了众多桥梁,还是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和工程负责人。 1829年成立的巴黎中央工艺制造学校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 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03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得更加紧密,要求劳动者具有更加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工业化国家纷纷对职业教育进行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 背景 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1878年,普鲁士在铁路维修工场开始实施系统化的职业培训,学员培训期为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