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目 录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壹 - 01 - 贰 - 02- 叁 - 03 - 西汉的强盛 东汉的兴衰之治 叁 - 03 - 丝绸之路与两汉对西域的管辖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揭秘刘邦的王者之路! 汉高祖 刘邦 人物资料卡 刘邦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朝建立后,刘邦出仕,任沛县泗水亭长,后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攻占沛县,自称沛公。公元前206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期间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视频 前207 前202 前141 9年 25 220 刘邦 建汉 秦朝 灭亡 曹丕 灭汉 东汉 建立 王莽 覆灭 楚汉战争 东汉 武帝 即位 西汉 王莽新朝 23 西汉灭亡 汉高祖 刘邦 汉景帝 刘启 汉文帝 刘恒 汉武帝 刘彻 新朝 王莽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 西汉驷马安车 汉初实况:西汉建立初年,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社会满目疮痍,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凋敝、百姓失所、物价飞涨。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思考:面对这种残破局面,汉初施政者的统治方针如何调整,结果如何?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初的施政方针 治国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经济政策:与民休息政策 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初 三帝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1)背景:①经济残破,百废待兴②吸取秦亡教训 (2)指导思想:黄老之学(道家:无为而治) (3)措施:“兵皆罢归家”;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4)结果: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文景之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基础。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二、西汉的强盛 (一)西汉初期的统治措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郡国并行制 前期:为统一战争而分封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 后期: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诸侯王。 结果:此制度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1、汉高祖 西汉的强盛 2、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 西汉的强盛 (一)西汉初期的统治措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景帝命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率军,以轻兵断绝叛军粮道,三个月后平定叛乱。 2、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西汉的强盛 (一)西汉初期的统治措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文景之治”的和平繁荣景象下潜藏着一系列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未统一”与“伪统一” ———梅新育《盛世下的“未统一”与“伪统一”》 诸侯太强,王国问题…… 相权太盛,威胁王权…… 思想混乱,没有统一…… 匈奴嚣张,看着心烦…… 钱花的太多了……愁啊…… 西汉的强盛 朕的烦恼? 汉武帝 无为不再适合社会需要 要走向有为 1.政治: ①地方:颁布“推恩令” 汉初: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和所有封地。 ———削弱诸侯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