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夏商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 1.据学者考证,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则为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方式由“兄终弟及为主”转变为“父死子继为主”。这说明王位世袭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根据题干材料的意思,春秋时期,周桓王拒绝了楚国国君熊通提升爵位等级的要求,熊通不听周桓王的命令而自立为王,可知当时出现了地方诸侯不听命于周王室的现象,反映出传统的分封制度遭遇挑战,故选D项;当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但“不复存在”表述绝对,排除A项;王位世袭制在此后仍然得到了延续,不是“消亡”,排除B项;宗法制度强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排除C项。 3.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答案】D 【详解】题干中“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体现了文献和实物相互补充以研究历史的特点,说明研究历史需要文献与实物互相补充,故D项正确;A项只提及文献,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比较片面,排除A项;B项只涉及出土古文字材料,没有提及先秦文献,排除B项;C项只涉及考古发掘,没有提及先秦文献,排除C项。 4.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早期国家时期(中国);“月明星稀”是指进入王国时代,中原地区出现了广域王权国家,周边的区域文明相继退场或翳淡下去,与之相类似的是早期国家基本形态,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满天星斗”形容的是不同文明如星斗散布于中国大地,星汉灿烂,与之相类似的是原始部落联盟或邦国林立,排除 A、B两项;“皓月凌空是指进入帝国时代,多元文化融为一体,与之相类似的是大一统典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5.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商汤灭夏与古代思想文化。题干中,商汤将意在将鸟兽赶尽杀绝的罗网“去其三面”,即放鸟兽一条生路,体现了商汤的仁德之心,因而得到诸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