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 教师版 一、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1.(2024广东·高考真题)乡里制度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之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抄写于秦灭六国前的秦简《法律问答》记载,里典(里正)和里老共同负责里中的户口、赋税和治安。其中,里典被称为“率敖”,指乡里豪强财力、能得众人拥戴之人。最迟抄写于秦灭六国前后且晚于《法律答问》的秦简《尉卒律》规定,“置典、老,必里相谁(推)”,且典、老由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 ———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治理》等 材料二 晚清宝坻县档案显示,县级以下的乡保是个关键人物,每个乡保平均管理二十余个村庄的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他们是不带薪的准官员,由地方提名,经国家批准确认。乡保一般按自己的意图行事。他们处在国家与社会的交汇点上,具有两副面孔。———摘编自黄宗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材料三 《周礼》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比、联等都是在血缘性聚落或居住区内编排的地域性组织。历代乡里制度,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声称遵从《周礼》确立的乡里制度的基本原则。———摘编自鲁西奇《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秦乡里制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分析材料二中乡保的“两副面孔”。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答案】 (1)变化:乡里兼具行政和宗法职能。原因:郡县制的实行,政府重视基层管理;宗法血缘观念遗存。 (2)两面性:一方面乡保要维护地方社会利益甚至滥用权力维护私利,另一方面要完成政府交付的职责。 (3)特点:依靠宗族治理,皇权不下县;注重民众自我管理和监督;儒家思想渗透基层管理之中,重视道德教化;政府重视基层建设,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 【详解】 (1)变化:据材料“里典(里正)和里老共同负责里中的户口,赋税和治安。其中,里典被称为“率敖”,指乡里豪强财力、能得众人拥戴之人。最迟抄写于秦灭六国前后且晚于《法律答问》的秦简《尉卒律》规定,“置典、老,必里相谁(推)”,且典、老由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结合所学可知,乡里兼具行政和宗法职能。原因:据所学可知,郡县制的实行,政府重视基层管理;宗法血缘观念遗存。 (2)两面性:结合所学可知,一方面乡保要维护地方社会利益甚至滥用权力维护私利,另一方面要完成政府交付的职责。 (3)特点:据材料“典、老一般由乡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可知,依靠宗族治理,皇权不下县;据材料“他们处在国家与社会的交汇点上,具有两副面孔”可知注重民众自我管理和监督;据材料“声称遵从《周礼》确立的乡里制度的基本原则。”可知儒家思想渗透基层管理之中,重视道德教化;据所学可知,政府重视基层建设,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 2.(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至正中,(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 ……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 ———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 (1)材料反映了 (朝代)的 (户籍制度)。(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划分户口类型的依据。(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4分) 【答案】(1)元朝;诸色户计。 (2)依据:职业;民族;信仰。 (3)影响:限制了职业流动,加强了社会控制;以职业确定户籍的做法对明朝影响深远。 【解析】(1)根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