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四单元 赓续血脉——寻访革命遗址 / 第2课 永恒记忆 / 编号:22796981

第四单元 第2课《永恒记忆》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初中美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创作,学生,摄影,意图,摄影作品,拍摄
预览图 3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
4.2永恒记忆 教学设计 课题 永恒记忆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2024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是艺术实践“综合·探究”领域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将创意理念和方法运用于美术活动,并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永恒记忆》以基本问题“摄影或微电影的形式,拍摄关于革命遗址的影像资料”为驱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艺术家的摄影作品,感受摄影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体会摄影的乐趣,形成用摄影进行艺术创作的意识。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及探索能力,能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摄影的兴趣较为浓厚,但缺乏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通过欣赏感知、探究学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摄影艺术美感的认识和摄影技术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摄影兴趣。 核心素养 【艺术表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并进行欣赏与探究,感受革命题材摄影作品的艺术魅力,探究摄影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并尝试进行简单的作品创作,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简单的作品创作。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优秀艺术家的美术作品,思考摄影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体会艺术家的拍摄技法与技巧。 【创意实践】:组织学生学生运用摄影或微电影的形式,拍摄关于革命遗址的影像资料; 【文化理解】:革命遗址拍摄作品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想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青年。 重点 掌握摄影的基本的构图、景别与运镜的知识点; 难点 用摄影或微电影的形式,拍摄关于革命遗址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视频导入 【视频展示】 同学们,观看视频,说说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 视频向我们展现了近代中国众多的历史成就,在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历史中,大批艺术家用镜头记录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些珍贵的影像让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瞬间成为了中国人民永恒的记忆; 接下来请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永恒记忆》! 教师板书:永恒记忆 学生思考 自主回答 认真聆听 进入课堂 通过问题导入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出视频背后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正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作品创作背景及意图 【课件出示图片】 欣赏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典摄影作品 看图思考:说说这些摄影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是什么? 1.八路军战牛在古长域(摄影)沙飞 意图:巧妙地利用了长城这一中华民族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再将战士们的身影融合在其中,以长城象征万古长存的中华民族生存意志,以长城寓意唤起国人抵御外侮的决斗之心。 2.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古城(摄影) 徐肖冰 意图:一轮红日从山下升起,初升的光芒刺破了黑夜的笼罩,照亮了河边氤氲的水雾,万马奔腾的行军场景若隐若现,徐肖冰在远处捕捉了这一画面,以“胜利的曙光”之名,点出有形的画面中无形的信心。 (二)作品的拍摄技巧与方法 【课件出示图片】 欣赏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典摄影作品,他们的作品有怎样的艺术魅力,体现的拍摄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1.《八路军南下部队挺进中原》 1940年(摄影)张爱萍 2.太行八路军出击晋中攻打祁县(摄影)1942年高帆 学生思考 观看图片并认真摄影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观看图片并认真聆听作品有怎样的艺术魅力,体现的拍摄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欣赏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典摄影作品; 感受摄影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