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例1-1.向装有未打磨的一根镁条的器皿中不断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向装有未打磨的一根镁条的器皿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表面的氧化镁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然后是镁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 【详解】A、未打磨的镁条表面有氧化镁,加入稀硫酸后优先与氧化镁反应,无气体产生,故图像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和种类都不变,故图像正确;C、溶液中一开始增加的水的质量是稀硫酸中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水,以后增加的仅为稀硫酸中的水,故图像正确;D、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稀硫酸质量的增加,硫酸镁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故图像不正确。故选D。 例1-2.在探索稀盐酸的性质时,向一定量的氧化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两种不同的溶质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不同 C.该图像也能表示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大致变化 D.m点到n点的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铜质量逐渐增加 【答案】C 【分析】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继续增大,增大幅度变小。 【详解】A、P点时,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铜,错误;B、m点恰好完全反应,n点盐酸过量,盐酸具有挥发性,随着蒸发的进行,氯化铜中的氯化氢挥发出去,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相同,都是氯化铜,错误;C、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增大,溶剂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由于盐酸中含有水,溶剂质量继续增大,增大幅度变小,正确;D、m点恰好完全反应,n点盐酸过量,m点到n点的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铜质量不变,错误。故选C。 例1-3.[问题]: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根据盐酸的电离方程式,我们知道稀盐酸中有分子、、三种粒子。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呢? [实验]:探究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是:试管、滴管、HCl溶液、NaCl溶液、水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水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2~3滴 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步骤2: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2~3滴 不变色 [结论]: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思考]:博文同学觉得步骤1可以不用做,也可以得出上述结论。理由是 。 【答案】 不变色 氯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H+ 石蕊试液中含有水,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分析】稀盐酸中有H2O分子、H+、Cl-三种粒子,所以要判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应该选择含有氯离子、水分子和含有氢离子的三种物质中的之二即可完成实验。 【详解】[实验]:步骤1:结论是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取2mL水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2~3滴,实验现象是:不变色;步骤2:取2mL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2~3滴,溶液不变色,证明氯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结论]:由以上实验可知,稀盐酸中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思考]:因为石蕊试液中含有水,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所以步骤1不必做。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1g稀盐酸和1g锌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反应后剩余物总质量小于2g,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镁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③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没有体现酸的通性; ④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详解】①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和氣化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锌和氣化氢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锌和氢气的质量,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