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4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借助生产生活实际,以“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为主题的信息题和开放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水的净化在中考中单独出题,大多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溶液的概念、乳化现象、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溶液的组成以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等,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2024年中考18题、24题、29题都进行了考察,足见这部分内容的重要。 ★重难点0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 1、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说明:①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溶液是否饱和不仅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的量有关。 ②必须指明是何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条件下,某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继续溶解氯化钠,此时的溶液对硝酸钾来说是饱和溶液,但对氯化钠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往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如果能,则原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说明: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而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不存在酒精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氢氧化钙、气体除外) 4、浓溶液和稀溶液 (1)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同种溶剂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1.(2023·丽水)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降低温度等措施。 【解答】A.甲中有固体未被溶解,故其属于饱和溶液; B.乙溶液中未出现固体,故无法判断其是否为饱和溶液; C. D.加水会使其质量分数变小。 故答案为:C 2.(2020·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2)根据分析质量分数的变化; (3)根据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变化分析; (4)如果溶液中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饱和;如果没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解答】A.降温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质量减小,即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减小,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 C.当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有晶体析出,说明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现在是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解度变小了,故C错误; D.原来的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