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家乡调查》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调查》教学设计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地方 年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访谈的基本方法及流程,学会制定访谈提纲;理解“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2.通过小组合作,模拟采访实践,提升沟通与信息整理能力。3.感受身边榜样人物的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乡自豪感。 重点 访谈方法的掌握与实践,榜样精神的感悟。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精神(如“铁人精神”)与身边具体事例结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大庆油田和王进喜的短视频,提问:“视频中的‘铁人’是谁?他的故事体现了什么精神?”学生分享已知的家乡模范人物事迹(如教材中的王阿姨)。 通过视听材料激发兴趣,链接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榜样精神”。 讲授新课 (一)访谈的方法与准备结合教材“知识窗”,总结访谈的五个步骤:1.确定被访者信息(单位、时间等)。2.自我介绍与访问说明。3.搜集被访者资料。4.制定访谈提纲(问题需具体、有逻辑)。5.分工合作(主持人、记录员、摄像师等)。案例分析:展示教材中“小记者队”的采访案例,分析他们的分工与问题设计(如“您照顾老人的动力是什么?”)。(二)小组实践———模拟采访1.分组任务:每组选择一个“家乡榜样角色”(如社区志愿者、环卫工人等)。根据“访谈表模板”制定提纲,分配角色(主持人、记录员等)。2.模拟演练:组内模拟采访,教师巡回指导(如问题是否具体、态度是否礼貌)。选1-2组上台展示,其他组评价(优点与改进建议)。(三)成果展示与深化(提前布置)各组以不同形式展示成果(如录制视频片段、手绘访谈报告)。讨论升华:从这些榜样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共同品质?结合“大庆精神”,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奉献、坚持、责任感)。情感共鸣:播放学生家长或社区工作者真实采访片段,引发情感共鸣。 系统化传授访谈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角色扮演和实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化访谈技能。通过多元展示深化对榜样精神的理解,链接“大庆精神”与日常生活。 拓展延伸 讨论“如何传承榜样精神”,提出具体行动(如参与社区服务、制作宣传板报)。 将课堂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根据课堂学习的访谈方法,为一位“身边的榜样”(如家人、邻居)设计一份简单的采访提纲。提高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位“榜样角色”(如教师、环卫工人),根据课堂模拟的流程,完成一次5分钟的模拟采访。拓展作业:汇总全班同学的“榜样故事”,设计并制作班级“榜样墙”。 板书 家乡调查发现榜样:平凡中的不平凡 访谈方法:准备→分工→提问→整理 传承精神:奉献、责任、坚持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网) 家 乡 调 查 黑教版《人文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 劳 动 模 范 王进喜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 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 分享事迹 你知道哪些家乡模范人物事迹吗? 第 一 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