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 2024—2025 学年(下)高二级期中考试 历史 答案及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C D C A B D A D C A D C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14 分) (1)技术条件:马和马拉战车的使用。(1分)迁徙方式:武力入侵、和平渗透。(1分) 影响:推动了早期区域文明进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促进了多种文明的产生,使欧亚 大陆走出蒙昧时代。(4分) (2)背景:19世纪中叶,美国西进运动,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国内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 苦。(4分) 影响:华工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做出巨大贡献,加快了美国西进步伐;但华工的贡 献曾被忽视,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工作,付出巨大牺牲。(4分) 18.(14 分) (1)变迁历程:15-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成为第一批海洋强国;18世纪至二战, 英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二战以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答三点得 3分) 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大国力量对比;地缘政治影响;国际格局变动。(任 答三点得 3分) (2)内容:自主制定海洋战略;拟定海军建设计划;打造航母战斗群;构建海陆空协同指挥 体系。(答两点得 4分) 影响:积极:推动印度海军国防现代化建设;提升了印度在印度洋及周边地区地位;削 弱西方国家在印度洋的传统影响力;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三点得 3分) 消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海洋强国的竞争;高成本投入加重了印度政府的财政负 担;影响印度洋及周边地区的安全态势。(答一点给 1分) 高一历史 第 1页 共 3页 19.(12 分) 示例一 论题: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了“协和万邦”的全球治理智慧。(2分) 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与文化特质。中国人民拥有爱好和平的文化 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兼爱”“非攻”等思想。张骞“凿空”西域、玄奘的西行取 经、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中国人民与各民族和平交往交流的写照,彰显了“协和万邦”的理念。 “和平”“和睦”“和谐”等理念传承到近现代,深刻影响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新中国 成立伊始就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中方代表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20世纪 80年代,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这些都体现出党和国家积极为中 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并愿意同世界各民族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果,这正是 “与邦和谐、协和万邦”精神的现代阐释。进入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 同体理念的提出,更蕴含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8分)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协和万邦” 的理念不仅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观,也彰显了现代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 方,案。(2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富含“人本”色彩。(2分) 论述:以人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在“敬天保民” 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以人(而非神明)为中心的礼乐制度。自孔子提倡仁者爱人以来,后世儒者 大多恪守人本思想。在政治方面,人本思想演化出以民为本的理论,如孟子的“仁政”说。历 代政治家、思想家继承并发展民本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其转化为政治实践。近代以来,面 对西方宗教思想的冲击,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宣扬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 世界观,强调人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本底色。政治上,中 国共产党坚定依靠和发动人民大众,践行群众路线,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成 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