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学者通过测定骨骼标本发现:陶寺文化居民食谱中碳-4植物(如粟、黍等)摄入量占67%,与仰韶文化早期西安半坡居民48%的摄入量相比提高了很多;甚至陶寺文化的家畜也摄入了较多的碳-4植物。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 青铜农具的发展 B. 精耕细作农业的进步 C. 石制工具的改进 D. 阶级分化的日益明显 2.《汉书 贡禹传》记载“天下(西汉末年)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薄,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据此可知( ) A. 郡国并行制度弊端开始显露 B. 封建社会危机难以避免 C. 上计考核关乎官员赏罚调迁 D. 统治集团需要了解民情 3.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历经北魏至宋等朝代,营造时间长达400余年。北魏时期佛像多呈现秀骨清像的风格;唐代时期佛像造型更加丰满圆润、体态雍容华贵。佛像造型差异折射出( ) 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 B. 时代风貌影响艺术创作 C. 中外文化交流带动艺术进步发展 D. 民众审美决定艺术风格 4.北宋中叶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汉唐时期已有明显不同。神宗熙宁年间,成都人邓绾曾言“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绍胜四年,户部尚书蔡京也曾指出“农商不能交相养、庇四海之民于平安之时,则非所谓和万邦也”。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社会四民结构遭到冲击 B.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思想观念变化 C.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D. 工商皆本思想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5.清雍正继位后扩大密折适用范围,其功能愈加重要多样,对此雍正曾在《朱批谕旨》中提及如下说法,“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因人而施,量材而教。严急导之以宽和,优柔者济之以刚毅。”这反映出密折制度主要功能为( ) ①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控制臣下与强化皇权的必要 ③与大臣酌议革新大政 ④教育臣下及联络感情的需求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6.咸丰帝即位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捻党、天地会响应,多地战乱不断。同时,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沽炮台失陷,圆明园被焚,咸丰帝下罪己诏却难挽颓势。这表明当时( ) A. 传统御敌策略难以应对外患 B. 内外交困导致统治危机严重 C. 农民运动加速王朝统治崩溃 D. 列强侵略引发国内政治动荡 7.1938年1月31日,南洋地区的华人报刊《星洲日报》报道:“我祖国战士喋血”;同一版面有一则祝贺朋友结婚的广告,特别强调“结婚不忘救国”,还刊载“南洋华侨回国从军”的消息以及日寇轰炸郑州的新闻。据此可知该报所刊登内容( ) A. 表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 说明华侨是抗战的主体 C. 体现传媒起到决定作用 D. 表明华侨民族意识高涨 8.民国时期上海某杂志载:一位乡村绅士进城游玩,见到了电灯、汽车等新鲜事物,大为惊叹。回家后,他召集乡亲们讲述自己的见闻,并主张在村里也安装电灯、修建公路。部分村民却认为这些都是“洋玩意”,不适合乡村,还担心会破坏风水。这反映了( ) A. 民国乡村社会生活实现全面西化 B. 西方文明与乡村传统观念相冲突 C. 乡村绅士成为乡村现代化推动者 D. 民国乡村民众普遍排斥西方文明 9.如图是一份苏南区太仓县人民政府签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这说明( )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行 B. 土地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C. 工业一五计划已全面展开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10.红旗渠———太行山腰的“人工天河”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始建于1960年,历时九年,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留下“红旗渠精神”。这反映了( ) A. 经济调整已初见成效 B. 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左”倾思想全面纠正 D. “大跃进”运动的热情 11.“一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