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综合题 押题练 2025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备考 1.印象与形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在延安待了6天,鉴于有通邮之便,尝试记录一些对边区的印象。 这里没有失败主义,而是信心十足,没有厌战情绪。 这里到处都强调民主和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 我现在认为,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将会证实:我在延安看到的是一次具有政治和经济纲领的、组织得很好的运动,它正在能干的领导人的领导下成功地完成着。 共产党由于必须继续奋斗而保持了其革命性,而且渐渐壮大和比较成熟了。 人们不能不得到一种感觉:这一运动是强大和成功的。 ———摘自谢伟思《对陕北的印象》 注:谢伟思,美国外交家,1944年7月曾作为美军使团成员前往延安,拜见毛泽东、周恩来等。 材料二 建国初工人识字课本中的工人模范 课文题目 模范人物 成长故事 《创造新纪录》 赵国有 创造新纪录的生产英雄,被提拔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担任生产部副部长。 《孟泰仓库》 孟泰 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劳动英雄刘英源在“七一”大会上的讲话》 刘英源 曾在外国人办的工厂过着受压迫的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参加生产,改进生产方法,被评为劳动英雄,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提拔为厂长。 《赵占魁的故事》 赵占魁 10岁当雇工,曾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新中国建立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成为共产党员的模范。 《给奖大会》 17个妇女特等模范人物 从名字都没有、被欺凌、被压迫的妇女成为特等模范人物。 ———摘自熊秋良《主人翁:新中国成立初期识字课本中的工人形象建构》 (1)《对陕北的印象》是谢伟思发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之一,它属于哪一类别的文献史料? A.档案与文书 B.史书与报刊 C.碑铭与简牍 D.契约与账簿 (2)根据材料一、概括谢伟思的陕北印象。结合所学,写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识字课本为载体建构工人主人翁形象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末,洛阳等地出现书肆,以“佣书”为主要形式的图书交易比较普遍。东汉初期的光武、明、章三朝私家藏书者明显增多,且名家辈出,如刘向父子、班氏家族、贾逵等。而且藏书家的身份由早期的汉家宗室为主,越来越多地转向士大夫甚至下移至普通的富户布衣。东汉时期,大藏书家频频出现,如“家有书五千余卷”的郭泰,拥有“曹氏书仓”的曹曾,蔡邕更是以藏书万卷而称名于世。 ———摘编自王朝阳《汉代私家藏书探徽》 材料二: 史料 内容 文献 ① 徐俅之仆程华,典张三公田,为钱二十五千,约不立契,冀可省庸书人数百之直 [宋]洪迈《夷坚志》(笔记小说)卷七 ② 陈安国仿其弟陈安节字迹伪造契约,盗卖家产,被陈安节告官。县官审理后认为:“但以契上所书‘陈安节’三字,……为陈安国假写,无可疑者……又唤上书铺辨验,亦皆供契上陈安节三字皆陈安国写,则是瞒昧其母与弟,盗卖田产无疑。” [宋]黄幹《勉斋集》(理学家黄幹的个人诗文集) ③ 未第客新安,为人佣书以自给。其寓歙县郑氏及绩溪汪氏尤久 [宋]罗愿《新安志》卷一〇《纪闻》,《宋元方志丛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藏书繁荣的历史背景。 (2)分析材料二中的史料对于研究宋代佣书业务的史料价值。 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传统供水设施(如水井、露天水渠)难以满足人口激增的需求,污水与饮用水混合导致霍乱频发。1848年伦敦霍乱疫情促使英国通过《公共卫生法》,授权地方政府改善供排水设施;1852年伦敦铺设地下铸铁管道,引入泰晤士河水并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法国巴黎也在19世纪50年代修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