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检测 数学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将下列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其中最右边的数是() A.-3 B.-1 C.0 1 2015 2.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 称为“堑堵”.将-个“堑堵按 如图方式摆放, 正官 3.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x2+x2=x4 B.(x-1)2=x2-1C.(-n23=-n6D.a2÷a°=a2 4.函数y=1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4 A.X>-4且x≠0 B.x2-4 C.x≠0 D.X≠4 3x>4x 5.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是() x+5>3 A.1 B.0 C.-1 D.-2 6.如图,点E是4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一点,F是直角边上一点,且 AE=AF,若LBAE=30°,则LFED的度数是() A.15° B.20° C.22.5 D.10° 第6题图 “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检测数学第1页共6页 7.若过点P的直线y=kx与线段AB有交点,其中A(-1,3),B(3,3),那么点P的坐标不可能是() A.(-1,-1) B.(-1,-3) C.(1,-3) D.(1,-1) 8.编号为1、2、3、4的4个小球,不放回的抽取两次,记m表示这两个球号码的平均数,记n表示 抽取第一个球的号码,则m与n差的绝对值超过0.5的概率是() 1 1 A.1 B. 2 C. 3 0.1 4 9.如图,四边形ABCD是面积为8的矩形,B,C在反比例函数y=k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且BC-4, 则k的值为() A.8 B.6 C.4v2 D7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3题图 10.如图,AB,AF分别与圆O相切于点B,F,射线B0与A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C,与圆O相交于点E, 3 连接EF和BF,若tan.C- ,EF=2,则圆0的半径是() A.5 8 B.2 c.3 D.2√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4的值为 12.据统计,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6964亿元,数据6964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中,CA=CB,∠ACB=45°,以腰AC为直径的半圆分别交AB,BC于点E,D,若 CD=2V2,则DE的长度 14.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2,c),其中a,b,c为实数 (1)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2)若a>0,将抛物线向右平移s个单位,M(3-t,y1),N(5+t,y2)是平移后的抛物线上的两 点,若当>-1时,y1>y2,则s的取值范围是 “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检测数学第2页共6页安徽省“C20”教育联盟 2025 年九年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检测 数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D C A D B B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1. 2 12. 6.964 1011 13. 14. 直线 x=1 s > 3 2 三、(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满分 16 分) 15.化简得:原式=x+1,..................................4 分 因 为 x+1 ≠ 0 , x ≠ 0 , 所 以 x ≠ -1 , x ≠ 0 ,( 6 分 ) 当 x=1 时 , 原 式= 1+1=2...........................8 分 16. (1)(100+10x ) ......................3分 (2)设降价 x 元 (26 2 x)(100 + 10x) 300 = 2550 解得:x1=5 ,x2=9 ∴70-5=65 元 或 70-9=61 元 答:售价应该定为 65 元或 61 元..............................8 分 四、(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满分 16 分) 17. (1)如图 A1B1 即为所求................................3 分 (2)如图 CD 即为所求.......................................6 分 (3) 垂直 ..................................8 分 18. (1)①5×6+1;31(2 分)② n n 1 1(3 分) (2)n,n+1,n(n+1);(6 分) n2 n 1 2 2 2证明: n n 1 1 n n 1 2n n 1 1 n n 1 2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